如何修复亲子关系破裂的感觉(重建亲子关系的实用方法)

adminadmin 亲子鉴定一般收费多少 2024-03-25 20 0

如何修复亲子关系破裂的感觉(重建亲子关系的实用方法)

讲座现场

互动环节

此次讲座的开展,使家长学习到了高效亲子沟通的理念,增强了他们的亲子沟通的能力,有利于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原标题:把改进成长权交给孩子,亲子关系更融洽

“我早就跟你讲过了”“你总是这样”“跟你说了多少遍”“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这些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

“她说什么我就听着,一般不会当面反驳。”刚上的蒋雅告诉记者,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小到着装打扮,大到出国留学,母亲都是绝对的主导者。这种管束让蒋雅只能隐藏起自己的真实诉求,尽量避免与母亲发生冲突。

“亲子关系有时候是一团乱麻,有时候又是一杯蜜水。”采访中,不少家长和孩子都表达了这样的感受。捍卫威严的父母与保持自我的孩子之间,亲密与距离,权威与平等,似乎很容易失去平衡。那么,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做错事要如何管教?温馨的家庭环境如何营造?在心理学家看来,这些亲子问题皆可通过有效沟通来解决。

包容和鼓励 用“选择题”代替“判断题”,将改进权交给孩子

“当时在上网课,我发现她1个月没认真上课,天天偷着跟同学线上聊天、看小说,我就跟她发了特别大的火。感觉那么信任她,结果她却没有那么自律、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就觉得自己一下子掉入万丈深渊,心很凉,特别失望。”与女儿爆发一次剧烈冲突后,李娅(化名)反思,“处理方法可能不是很得当,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李娅已经意识到,“学习只是产生冲突的一个导火索,核心其实是沟通的问题。我认为很小的事,但她认为很重要;当她告诉我一些事的时候,我的处理方法不当,导致后面有些问题她不主动跟我说了。有时我就是问问同学她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她觉得我是在侵犯她的隐私。”

“说教一定会带来逆反。因为它本身是一种权威式的压制,反映出不平等的亲子关系。在这种家庭中,孩子没有空间和机会表达自我,只有父母单方面地给孩子下判断。”国内人民心理学系副教授韦庆旺同样反对说教式的亲子教育。

另一方面,有效沟通需要父母言传身教,除了语言表达,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影响重大。“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韦庆旺说,“如果父母平时只将家庭当成休闲场所,孩子看不到父母工作时候的样子,那么孩子在学习时就可能懈怠。反过来,如果父母在工作的时候向孩子表达清楚,‘爸爸妈妈在工作,这很重要,所以我不能陪你玩’。孩子能够潜移默化地意识到,父母和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他自己学习也会更认真。这样的表达方式能给予孩子安全感,同时清晰地划定底线。”

温和而坚定 生动地表扬,严肃地批评,谨慎地惩罚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如何表达态度、引导孩子,是一项难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父母长辈的权威意识往往指向棍棒教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权利与个体感受得到重视,一味惩罚容易伤害孩子脆弱的心灵。

韦庆旺认为,惩罚可以,但一定要配合积极正面的手段,通过包容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建立起对家长的信任。“虽然在东方文化中,惩罚也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但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虽然我被惩罚,但父母还是爱我的。惩罚需要把握好度,‘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起到威慑作用就好。”

张梅玲则认为,惩罚能不用就不用。她对家长提出三点建议:生动地表扬,严肃地批评,谨慎地惩罚。“生动地表扬”就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受表扬,并且父母要有情感共鸣,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再从孩子的行为中提炼出好的品质。例如,孩子帮助了同学,说明孩子有爱心。父母还要提出具体的希望,告诉孩子今后应当怎样做,以便强化鼓励效果。“严肃地批评”是指,首先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其次要表达父母的感受,告诉孩子为什么做错了,更后要引导孩子如何做。“谨慎地惩罚”并非打骂,而是通过适度剥夺孩子喜欢的东西,让孩子体会到犯错应当付出的代价。

陪伴和关注 亲子之间需要牵手,也需要放手

“口红事件”后,刘晓辉与女儿之间的冷战更终通过爱人的调解结束,“我那几天不接可可的电话,也不跟她说话,觉得不能轻易放低姿态,所以可可就去找爸爸哭诉。后来孩子爸爸批评了我,说这种苛刻的方式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关心与爱”。刘晓辉认真进行了反思,“我发现当我把刺收回来之后,她也变得柔软了”。她慢慢改变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

“亲子陪伴能够增强亲子关系的韧性,增加亲子之间的情感密度。”韦庆旺解释:“相处让孩子和父母之间有情感依托,如果相处亲密,即使当父母批评、惩罚孩子的时候,依然存在回还的余地。如果情感密度不够,批评和惩罚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会更恶劣。”

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张梅玲解释说:“0~3岁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呵护,需要建立安全感;3~6岁的孩子需要父母在陪伴中提供启蒙教育;6~12岁的孩子需要父母转变角色,以更平等的方式和他们沟通,这个时期是孩子迫切寻求话语权的时间段。”

在家庭之中,父母是长者也是朋友,前者暗含权威,后者意味平等,看似矛盾的两者需要父母用爱和陪伴来调和。张梅玲说:“亲子之间需要牵手也需要放手,牵手是父母给予的引导和帮助,放手是因为,人生还需要孩子自己去走。”

(记者 柴如瑾 通讯员 赵怡宁)

(责编:郝孟佳、何淼)

如何有效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经常会听见身边的很多父母都在抱怨说:更近这孩子不知道怎么了?以前在家里,跟我们总是无话不说,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我们都听烦了,孩子还是要说。但是现在慢慢长大了,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回来不愿意说话,问她几句就非常不耐烦。把家当成了旅馆,放学都不愿意回家。有些父母更因为孩子经常跟自己顶撞,叛逆而头痛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父母想要跟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学会沟通是关键。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跟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而且是有效的沟通呢?

我看见很多父母跟自己孩子的对话,那不叫沟通,只是说是命令。因为沟通我觉得应该是双向的,是你来我往的,而不是单方面给予一个指令。

接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为什么亲子关系不融洽?

为什么本来更亲密的亲子关系突然变得紧张,可能由于来处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方面:父母总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总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观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我管教自己的孩子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他(她)就得听我的。因而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不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而是以居高临下的教训的口吻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我们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孩子怎么会愿意与我们亲近沟通呢?

二是我们总是以工作忙,家务多为借口,不愿意与孩子进行交流,孩子问多几句,就嫌孩子烦。每当我们工作一天回到家里,觉得身心疲累,孩子兴致勃勃地对我们述说他今天的见闻的时候,有些父母会不由自主很不耐烦地拒绝。一次,两次,三次都遇到父母的冷遇,孩子也就渐渐没了与我们交流的欲望和兴趣了。

三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总是一厢情愿地表达自己的爱意。比如:有时候下一点小雨,非要孩子带雨伞,孩子饭后不愿意吃水果,早上不愿意喝牛奶(PS:我们家爸爸就这样,天天逼孩子每天必须喝牛奶,好像她一天不喝就长不大一样,搞得我每天都要跟她爸爸为这个事情讨论半天)。有些父母要孩子非常吃(喝)不可,天冷了不愿意穿多件衣服,就怕他冷,逼着穿成一人粽子般。刚刚才休息了一会就被责问就知道玩,作业做了没?而且还要讲一大堆的道理。我们觉得孩子不理解父母的一片好意,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一点不体谅自己的感受。所有这些的小问题的积累就会让亲子之间形成隔膜,而且越来越深。

第二方面:父母没有真正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我们细心观察下会发现,大部分孩子上学前对父母会特别崇拜依赖。上了小学以后,就开始崇拜老师了。到了高年级后,孩子既不崇拜父母,也不崇拜老师了,却对身边的朋友无比亲近了。面对这样的变化,父母感到无比的困惑和失落。

其实,父母对此不必焦急,这是孩子心理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就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的孩子,被称为父母孩子之间更难相处的阶段。这时,孩子自信甚至自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 ,根本不把父母的意见放在心上。许多情况下,做父母的还不了解这些,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便想多管教,结果常常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都是用语言进行的。对话时方便快捷,但因为面对面的是自己的孩子,说起来也就不注意场合,不注意方式,这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唠叨的感觉,引起孩子的反感。

在某所小学六年级一篇题为: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作文中,摘录出下面孩子的心声:”餐桌上有鱼有肉,肚子里又饥又渴,爸妈又开始了餐桌训话了”。“妈妈总怨我不重视考试,骂我写字姿势不对,训我计算马虎。在她眼中,我是一无是处的“。”愿爸妈脸上能有微笑,愿吃饭时大家能有个好心情。儿子我纵有千错万错,但也不想一天到晚听到的是责骂”。

(二)那么,父母 子女沟通时要注意什么呢?可以遵循四个原则,掌握五个技巧。

原则:理解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父母就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转变自己的观念 。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要积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他总说得不正确,也不要急于打断、纠正,更好是先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才加以引导。

第二原则:给孩子一定的独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平时误认为爱就是亲密无间,恨不得一天24小时将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掌握在自己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这样就会使孩子失去行为的空间和心理的空间,逆反心理会增强。因此,留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由活动的空间,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有这样一位妈妈,看见女儿在愁眉苦脸地读英语,知道她刚刚开始学对英语还没有感兴趣。于是便拿起一本书对女儿说:“这里有一个故事,你听听。” 接着正经地朗读道:“老鼠妈妈带着一群小老鼠大步走过厨房地板,这时突然出现的一只猫。猫叫”喵,喵”,老鼠妈妈也回叫“喵,喵”。猫被弄糊涂了,便转身走了。老鼠妈妈对小老鼠说:“孩子们看,我没说错吧?我告诉过你们,多学一种语言总是有用的”。女儿一开始没反应,听完便开始笑了起来。

试想,如果妈妈一开始就直接对女儿说:“你要克服困难学好英语,不要愁眉苦脸地学”。那效果会怎样呢?

第四原则:与孩子交流要明白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一、要调整好谈话的心态

父母 首先要把和孩子沟通当作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去做,而且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在跟朋友沟通。只有这样,说话的语气,动作、神情、态度才能平和,才能让孩子感到轻松,没有压力,使孩子畅所欲言。

二、要掌握沟通的火候

孩子毕竟是孩子,闹一些情绪是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发脾气时,适当地冷处理,让孩子的脾气发完了,冷静下来再与其沟通。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三、要找准沟通的话题

沟通的内容以孩子感兴趣的人或事为主,比如今天看了什么,听了什么,学校里发生了什么,选择这些作为沟通的话题,既能让孩子有话可说,有心想谈,又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

四、要选择好沟通的场所和时间

要尽可能选择较固定的、安静的场所与孩子沟通,这样能有效地集中孩子谈话时的注意力,并让孩子有安全感,放开胆子多说心里话。

五、要注意沟通后的跟踪观察

有的家长与孩子沟通后就放任不管,不注意沟通后的跟踪观察,就大大地降低了沟通的效果。 我们要知道,孩子受年龄、阅历的限制,他们的认知、分析、鉴别、判断等诸多方面能力都有限,而且不同的孩子,他们的性格、意志、品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经过沟通之后,孩子的表现会有所不同。父母很有必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了解孩子的情况,掌握手材料,才能更好引导、规范孩子今后的言行,使沟通产生效果。父母与孩子沟通不是一时一次的任务,而是一生一世的事情。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亲子之间沟通的话题、方式、方法也需要做调整。这样,两代人的沟通才会更亲和,更融洽。

以上关于“如何让亲子关系更融洽”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修复亲子关系破裂的感觉(重建亲子关系的实用方法)

亲子关系常常被爸爸破坏,你该怎么办

早晨,对于有娃的家庭来说,是更热气腾腾、匆匆忙忙又时时夹杂着“火药味儿”和“战斗力“的。

这不,临出门,我又听到老公和儿子之间爆发“战争”。

儿子近半个月来食欲不好,不想吃饭时就故意咳嗽,经常把已经吃进去的饭菜都咳出来,弄得一片狼藉;每天上学,他还总是磨磨蹭蹭的,搞得大人、小孩的时间都紧巴巴的。

今天,照旧。

老公见儿子总这样,就没耐心了,总认为儿子的很多行为是故意的,总是满含嫌弃地催促和训斥儿子。儿子呢,每次面对爸爸这样行为,总是拿出一副满不在乎、战斗到底并乐此不疲的架势。

好吧,好不容易和儿子建立起好的亲子关系和捋顺的情绪状态,就被老公这样妥妥地搞得前功尽弃了。

来到单位坐下来,我觉得,我还是需要和老公聊聊。

和老公聊完后,我收获以下几点:

■很庆幸,作为今天家庭的观察者,我在现场是冷静的。

■家庭教育中,要想获得“神队友”的合作,及时沟通是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

■你的“队友”也很希望得到明确的“合作”意向即具体动作。

■共读一本书,可能是与“队友”一起变神奇的更有效的方式。

■其实,你的队友并不是“猪”,我们也未必就是“白菜“;关键的是,我们在一起彼此为了共同的方向努力调到同频,才会了不起。

说说队友:

吐槽“队友”:

在你们家,你的“队友”还有哪些行为让你困惑不已?不如一吐为快!留言区属于你了!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句话,很多网友都很熟悉,但是真正成为孩子家长的人,才知道辅导孩子写作业究竟有多难。

不久之前,一位985博士妈妈辅导女儿写作业时被气哭,这位博士生说:“几个生字,写了三个小时,我都不想做她的妈妈了……”

谁能想到,985的博士生,辅导孩子写作业都这么难,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心愿。若是家长操之过急,大发雷霆,情绪失控的话容易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情,毕竟物极必反、弦绷易断。

这不11月29日,湖北武汉:

一名40岁的母亲因辅导7岁的儿子功课时崩溃,持刀划伤儿子后,自缢身亡。这位妈妈辅导儿子写作业至凌晨。这位妈妈今年40岁,7岁的儿子还在读一年级。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位妈妈突然情绪失控了,拿菜刀划伤了孩子,这一情况被女儿及时发现,妈妈被女儿拦下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那位妈妈回到房间之后走上绝,自缢身亡。等家人发现时,已经晚了。幸好那个7岁的孩子没有生命危险。

这真的是人间惨剧,也留给孩子一生的阴影。

其实关于孩子学业问题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你看不到,不代表就不存在。

3月6日,上海妈妈刘女士,在家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发生了冲突。她让孩子努力学习,孩子偏要看动画片;她让孩子认真做题,孩子偏要马虎偷懒。刘女士一气之下,竟跳河了…

消防人员迅速赶到河边营救,刘女士哭着说:“不要救我,我太累了,他就希望我去死啊……”

据不完全统计:辅导作业已经成了破坏亲子关系的杀手。

孩子和父母本该是天底下更亲密的人,不知道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曾经在网上听过一句话,人生三个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儿女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

我们除了要接受孩子是普通人,还得让他们明确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庸品,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属于父母的。

但如今社会环境太浮躁,每个人都期望自己小孩做人上人,却忽略了一个事实 :不是每个小孩都可以成龙成凤的 ,如做不成龙凤 ,成人也是可以的,鸡娃,不如鸡自己。

现实是残酷的,也是公平的。即便你是个天才,也很难保证下一代会和你一样。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北大丁教授吗?

北大丁教授,本名丁延庆。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后进入哥大深造,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丁教授的妻子,同样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按照大众思维,这样的高智商家庭,生出来的孩子不是天才级别的神童,就是把学习当爱好的学霸。

很遗憾的告诉你,他们的女儿不是神童,也不是什么学霸。丁教授自己都忍不住吐槽:“我女儿是学渣。”

丁教授给女儿辅导作业,从自信满满到怀疑人生,再到痛心疾首。“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有人问他“你可以接受你的孩子,不如你,考不上北大吗?”

丁教授淡定地回应:“那完全可以接受,那必须接受。大概率她肯定上不了我这个学校。95%上不了。”

对啊,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才,天才的孩子,也可能是普通人。

无数的悲剧案例,道出了一个真相:压垮父母的,不是作业,而是望子成龙的那份心。那份爱太过沉重,压弯了孩子的脊梁,也压垮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实,我能够理解每一个望子成龙父母的心情,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但我更能够理解那些普通的孩子。他们不是不努力,不是不想让父母为之自豪,而是他们和父母一样,也用尽全力了,每个人的花期不一样。

所以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吧,接受孩子终将成为一个普通人的事实吧!

但接受孩子普通,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醒来迟走得慢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帮助。

丁教授的吐槽视频里,很多人忽略的一个细节:

北大教师的孩子,去北大附小,可以乘坐校车,也可以坐教师班车,还可以自驾车,或坐地铁。而丁教授为了让女儿不再倒数,每天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骑车的这段程,丁教授把数学知识通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讲给孩子听。这种做法,不但拉近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还让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

大道理谁都会讲,更重要的是在道理中找到解决的方法。丁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接纳孩子的普通,并不是放任不管,消极对待,而是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大道理我们也都懂,每个孩子的天资不同,适合不同的领域。但现实是,很多人无法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你不想吃学习上的苦,就要吃生活上的苦。”这句话,无数父母对无数的孩子说过。

我也不例外。这也勾起心中的隐痛。我曾经对孩子动过一次手,高一的时候,孩子数学总是考不好,于是就打了她,孩子哭着说,“爸爸,数学我就是学不好”,我沉默了,后悔极了。

每当想起就自责不已,自己高中的时候不是地理无论怎样也学不好吗?人都有自己的不善长的,无论如何就是学不会的东西。而有的学科比如英语政治我还真没有花费什么时间,高中三年基本都是学校。

很多东西真不是勤奋的可以的。大家都记得爱伊斯坦的一句话,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其实这句名言的后半句被很多家长老师屏蔽了,爱因斯坦说这1%非常重要。1%的灵感,换种说法就是天赋,真的很重要。

向孩子道过歉,她也谅解,可还是觉得自己很愚蠢,不配当家长。如果不是孩子,我还发现不了自己是那么愚昧、急躁,那样情绪化,那么无能。

你的粗暴给孩子心灵留下多少阴影自己知道吗?她要用一生努力来治愈童年之伤。你懂吗?因为爱孩子,所以恨教育。恨所有伤害孩子的教育,恨不启发心智的教育,恨扭曲心灵的教育,恨玷污孩子纯洁世界的乌糟糟的教育。

现在就可以明白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为什么难处了,因为父母对孩子有期望。而这种期望往往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但是孩子内心到底怎么想的,家长是疏于沟通的。

为人父母,你自己都没有过好,凭什么要求下一代一定会更好?孩子绝不应是你们改变命运的筹码,更不该是后悔药的替代品!

真正爱孩子,也有把握给他/她幸福,能够平等相待,平常心与他们相处,你们就生。掺杂了太多功利,包括养儿防老的观念等,那就别生了,因为只会收获互相伤害、彼此痛苦的余生!

要知道,这社会的绝大部分犯罪,都源于不幸的童年和原生家庭的影响所致!不爱,就请你们放过孩子,也放过你们自己!没有经过训练和准备就生孩子,本身就是这世间更大的原罪!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来到这个世界是一种恩赐,我们应该怀揣对生命的尊重。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家长要做的就是成为他成长上的护栏,在危险的时候拦住他。家长更应该是一盏生活的明灯,在看不清前的时候照亮他。

回到文章是‍‍什么压垮了这位妈妈?‍‍‍

网传,这位妈妈是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情绪失控,其实,这个只是我们通过现象看到的浅原因,是压垮骆驼的更后一根稻草,不能代表全部原因,深次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想:个人的,社会的原因都有吧!

之前,我们就听过一些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气坏自己,有的家长拍桌子骨折,还有的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生闷气,还有的家长辅导作业被气哭。。。。。。

出现这些情况,说明家长们都很有责任心,对于孩子来说,有负责任的家长是好事,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孩子的学习,与他们的个人天赋、学习接受能力、个人学习习惯、是否自律都密切相关。

如果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他们会把学习当成包袱,产生厌学情绪,孩子学习成绩与家长的期望有太大差距,家长心里也会有落差。

作为家长,不要心急,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好还是用平常心看待,而湖北那位妈妈的孩子,还在读一年级,很多东西都还可以慢慢来。

辅导孩子写作业时,不必急于求成,多给孩子多一些耐心。焦虑不可取,着急也没用,生闷气或发怒更没必要。逼孩子太紧,只会让孩子有压力,让他们与自己产生距离,更终还会反噬自己。

更后,希望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人间惨剧,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完整。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是怎么破坏的”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修复亲子关系破裂的感觉(重建亲子关系的实用方法)

第1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亲子沟通研究;反思

一、亲子沟通内涵需明确

在英文中“munication”译为沟通,也包含传播、交往、交流之意,这些词在中文里的使用是有差异的。查找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传播”解释为“广泛散布”,“交往”解释为“互相来往”,“交流”解释为“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沟通”解释为“使双方能通连”。由此可见,若排除物质与文化面的指向,“传播”一般是指信息的单向流通,主要是点对面;“交往”含义较为宽泛,社会就是一个交往的网络,人类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先决条件就是其成员之间的交往。有学者认为,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以一定的物或符为中介的相互作用、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交流”与“沟通”较为接近,都有信息的双向流通之意,这也是亲子沟通研究中经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中,“沟通”一词,意为信息、事实、信念、态度和感受等在人际之间的传播、接收与理解过程,注重对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与规律的研究,沟通更强调信息交换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也有学者提出,沟通是指行为者之间通过有效语言、运用合理的协调方式达到真正理解或共识的行为。所以,“交流”虽有双向流通的意向,但它仅仅描述的是信息流通的来往方向,不必反映流通的效果,而“沟通”强调“沟”而务求“通”,必然反映流通的效果。

明晰“沟通”的内涵后,“亲子沟通”的界定就相应明确。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亲子沟通不仅指向信息的交流,还反映亲子之间获得相互理解、形成情感相通、达成共识的交流结果。

二、研究内容需明察

明确了亲子沟通的内涵,就如研究道上找到了标,所有的研究设计应在其指引下朝着研究目标迈进。要使研究内容不偏离轨道,在做研究设计时就需要围绕核心概念的内涵加以明察。

另外,如果我们不把握清楚亲子沟通的内涵,就会在一些相关问卷设计中出现混乱状态。如沟通频次、沟通时间、沟通内容等研究,被调查学生很可能有的报告的是沟通情景,有的报告的并不是沟通情景,不能真实反映亲子间的沟通状态,而只是交流状态。如孩子回到家,对妈妈说:“妈,我回来了”。妈妈说:“好,快去洗把手,马上吃饭了”。又如:餐桌上,孩子说:“爸,今天学校……”爸爸打断说:“哪来那么多的废话,快吃饭,吃了做作业去。”等这样一些对话能称之为“亲子沟通”吗?显然不能,应是“亲子交往”或“亲子交流”、“亲子对话”。

三、研究方法需丰富

从了解的角度来说,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双方互动性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单以静态的问卷调查难以反映沟通形成的机理及发展变化的特征。因此,一方面问卷调查应分别进行父、母、子三方报告,同时辅以纵向的追踪研究,能较好地考察父母及亲子之间对沟通的知觉差异、互动机制的演变特征等;另一方面,需要以访谈、观察、沟通日志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不同阶段学生亲子沟通的特点。国外的亲子沟通研究已经从宏观的型式学角度研究深入到微观的沟通过程研究,而我国目前深入的微观研究还比较欠缺,需要通过研究方法的丰富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3]张淑华。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结构与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2004,(2)。

[4]张东娇。教育沟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5]王争艳,刘红云,雷雳等。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

第2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一、几种不良的亲子沟通类型

尽管家庭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在现实中,大多数父母仅用自己的成长经验教育孩子。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说话,如何鼓励孩子,如何赢得孩子的尊敬,如何教孩子学会“爱”……在家教中这一系列看似平常的问题,因为沟通不畅,却成了许多父母的大难题。

对孩子期望高,要求严格,爱讲道理,用权威的方式跟孩子互动,经常拒绝子女的要求,只有单向的沟通,是当前不良亲子沟通的主要表现。且看以下几个片断:

一,

“把电视关掉,立刻回房间做功课!”

“下次再考这种成绩,休想再跟我提要求!”

“狡辩什么,你准是上课又不注意听!”

“怎么搞的!写字潦草,连这都不懂,读什么书!”

这种以命令者、威胁者、说教者、万事通的角色与孩子交流的方式,用在如今独立意识渐涨的孩子身上,就成了亲子沟通中更大的障碍。不良的亲子沟通大抵有如下几种类型:

“畜生、废物、人渣、没用。”――责骂、羞辱、不尊重孩子,不给孩子台阶下。

“再说就打断你的腿。你死在外面,不要再回来。”――威胁孩子,说狠话。

“你不用说了,我还不清楚你头脑里想的是什么!”――单向沟通。一味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不听孩子说出自身感受及困难。

“又在我了,又在找借口了。”――对孩子怀有成见或敌意。

“别废话了,我什么也不跟你说了!”――欠缺同理心或拙于、懒于向孩子表达感受。

“你别管,看你管个什么出来啊!”――父母管教不一致,家庭关系不好。

应该说,拒绝(“你的事我不管”),疏离(不关心),打骂(相信外加力量,不信孩子自主的能力),专制(“我说了就算”),矛盾(给孩子买电动玩具,孩子玩却骂他)是当前亲子沟通中的更大障碍。

二、亲子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

良好的沟通才能实现优质的家庭教育。不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不了解沟通的内容,不懂得沟通的技巧,自然会导致沟通障碍。

1、对沟通的误解

教育家指出,家庭是一个社会体系,健康的家庭需要有良好的亲子沟通,亲子之间需要有密切的情绪接触,相互支持与鼓励,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正常发展。

“沟通”在字典中的解释为“意思交换”,这是彼此相互了解的更快方式,其作用在于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经验,缩小彼此想法与做法的分歧,以促进愉快相处的方式。

但有些父母却把它理解为命令、干预、支配、指使,将其用于搜集孩子的生活情报。大多数家庭的亲子沟通仅限于信息交流,常常只将自己所看到,所听到的事实,作为沟通的主要内容。比如“吃饭了没?”“功课做完了没?”亲子沟通只是传达讯息。。的工具而已。长期如此,孩子会感到孤单与隔离,无法感受到他和家庭是一体的。

因为父母的权威角色定位,亲子沟通以父母的指责挑剔为主要形式,因而极容易导致争吵。然而大部分人容易用这种方式来沟通,明明是出于关心,担心孩子的安危,但看到小孩晚归时,却劈头就说:“这么晚到哪里去了?下次再这么晚回来,我就把门锁起来!”其实父母真正的意思是:看到你这么晚回来,我很担心你遇到危险。话到嘴边却成了指责、讽刺甚至攻击,导致亲子关系的对立。

2、亲子沟通的障碍

与孩子沟通要善于表达感受。但大多数父母,通常不习惯于向子女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会导致父母与子女经常不能站在同一个立场或角度来看事情,不能理解子女的想法、感受,与子女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

台湾有一位专家指出,当前亲子沟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批评责备。(“自己的桌子不会整理啊!像个垃圾虫”)

・辱骂嘲讽。(“上次三科不及格,这次四科不及格,下次也可想而知了”)

・命令威胁。(“你再考不及格,我就不让你出去玩”)

・过量的询问。(“你出去干嘛?和谁在一起?在一起做什么?干嘛不待在家里?”)

・不信任。(“你真的做得到吗?”)

・比较。(“你能和你堂弟比吗?”)

・报复。(“你不听我的,也别想让我帮你”)

・不理会。(“别烦我,我只有一条命”)

・太在意让孩子学到教训。(“活

该,早告诉过你”)

、不给孩子信心。(“没有一样事你

能做得好的,没用的东西”)

这种不良的沟通导致孩子不肯开。口说话,习惯在家扮演一个“有耳无嘴”的角色。因为对孩子而言,与父母或其他家人沟通失败的经历太多,让他有挫败感,以致于他不相信沟通会有结果,就干脆不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一旦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话,沟通就很难开展。

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比较喜欢分析。由于太注重逻辑的与是非,和子女沟通时,老喜欢引经据典,分析事情的因果关系,导致忽略了子女的感受。尽管生活中很多情况,需要理智地思考、沟通,但如果只用这一种沟通方式来和子女相处,亲子间就会缺少亲密的情感交流,彼此就会有隔阂。

三、有效的亲子沟通策略探究

沟通可以化解误会、促进理解、解决困难……尽管沟通方式因人而异,但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良好的沟通重视讲清楚、听明白、做得来。明确把自己要表达的宗旨讲清楚,同时别忘了征询对方的意见和看法。心理学家提出“人际沟通三部曲”:“我知道(I see),我理解(I understand),我愿意(I agree)”,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尊重、倾听、赏识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

亲子沟通必须注意什么呢?

1、尊重――亲子沟通的前提

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有效的沟通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父母如何真正尊重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与自已人格平等的人来对待,他们拥有不能剥夺的权利、不能侵犯的尊严,正如你自已一样。

所以,亲子沟通要注意三点:

(1)让孩子听得进去:要问自己,时机合适吗?场所合适吗?气氛合适吗?

(2)让孩子听得乐意:怎么说孩子才喜欢听?哪一部分较易接受?如何使孩子情绪放松?

(3)让孩子听得合理:先说孩子的优点,再提出一些要求。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必须是就孩子“行为”本身的感受,而非对孩子“个人”的感受。即应强调行为本身,而不是人本身。特别是表示不愉快时应该针对某一特定的行为而言,例如:“你今天的作业确实是马虎”。“你 的房间是不是应该整理一下”等,这些话都针对某个特定行为,而不是对孩子的责备,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有效的沟通绝对禁止“责骂”,而经常传达出责骂意味的字眼即是“你”这个字。当父母表达对不满意或不愉快事件的感受时,也应该是针对本身的感受来加以表达,例如:“我很失望”“我非常关心”,或是“我很担心”等。父母应该了解,实际上不是行为本身使自己不快,而是行为的“后果”使自己觉得不舒服。例如,孩子迷上了上网,事实上,不是上网的行为本身令父母不快,而是无节制上网的后果令父母担心。父母可以这样说:“上网本身没错,问题是要有个度,你要自己把握……”

在尊重的前提下沟通,用“当……我觉得……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就不会产生亲子对立,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会使沟通更有效。

2倾听――沟通的重要方式

孩子渴望父母倾听。一次成功对话的前提是相互倾听。怎样倾听孩子说话呢?一是尊重,二是信任,三是耐心。

在倾听中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自信心,在倾听中教育。倾听,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在倾听中,你会听到孩子的心灵诉求。当孩子兴奋地诉说时,家长要认真地欣赏,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件幼稚的事,也应耐心地听完,哪怕他已经讲过好几遍了,同时鼓励孩子更出色地讲述,让他感受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当孩子受了委屈向你倾诉,更要有耐心,要让他说完,让他宣泄,让他感到父母重视他。

倾听之后转换教育决策的时间和方式应是多样的。一般而言,耐心地倾听之后,要厘清矛盾所在,表达同理心,与孩子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倾听过程。首先,给孩子一段不被打断的时间诉说自己的问题,也许他正陷于混乱的思绪中,需要借由倾诉来整理头绪,理性客观的孩子,说不定在叙述一遍之后就已有定见,根本不需要父母的协助了。

然后就是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他一起看当下的情境,一起感受喜怒哀乐。只要父母确实传达出:“我知道你的问题在这里,我能感觉到你的情绪”这一想法,沟通己成功大半。

3、赏识――让沟通效益更大化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一民俗道出了赏识在沟通中的妙处。

肯定和认同有一种无穷的力量。认同催人奋进,认同开拓进步的空间,认同激励昂扬的斗志,它往往在给人信心的同时催生人才,创造奇迹。当孩子经常被父母肯定与接纳,珍爱与珍赏,而非经常被要求与催逼,责怪与定罪时,孩子就会发展出一种积极、爱人的能力,也能学会欣赏、接纳别人,关爱、帮助别人,对父母自然会产生情感的呼应与信赖。即使在外遭遇挫折与失败,也总是心理安稳,知道可以回到亲爱的父母身边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就像回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休息之后可以重新得力再出发。

赏识,能使沟通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益。美国人与孩子沟通时十分注重赏识。如“别将孩子跟他们的兄弟姐妹刻意地作‘横向比较’。”“与其对孩子常作否定,还不如找一些表示肯定的话说说。”“不忘表扬――告诉他们你为他们感到自豪。”“有时可以对他们说,你认为他们很有两下子。”

有智慧的父母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在倾听中,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帮助孩子在一起检讨中自己找出症结。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自然有信心面对每一个挑战。

4、向孩子袁达爱

许多时候,父母明确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更能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真心爱他们的。在沟通时,父母应清楚表达自己的爱,让子女和父母之间能互相包容,有所共识,这样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有爱的“沟通”,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可以让子女的人格更加完善。“爱”必须用心来经营,亲子之间的爱更需要用心培养。

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在父母善尽职责、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在父母不断付出的过程中,建立亲子间的情感与信赖。孩子也会逐渐感受到父母的爱而自然地对父母发出爱的呼应,他们会感恩,也能了解父母间的互信、互爱,亲密、和谐而稳定的关系,由此创造双赢的亲子关系。子女和父母皆能肯定自己的角色,且愉悦、健康地共享成长的喜悦,达到亲子沟通的更佳效果。

家是子女永远的避风港,父母是家庭中更重要且影响子女成长的主要人物。如果父母和子女无法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那么两代之间的距离将会愈来愈大,产生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要了解孩子的世界,父母要先教育自己,要了解外界的新信息及社会潮流;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的判断力;更要给孩子健康的引领,且用心陪着孩子成长。因此,多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了解子女的心情,将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摩擦,让家庭更加和谐。

第3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1 善于寻找、安排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

在亲子交流中父母处在一个相对主动的位置,所以作为父母要善于寻找、安排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比如可以在家里建立“无电视日”,规定某一天家里的电视不打开,一家人就利用这天的时间在一起聊聊生活中的快乐和失意,听听彼此的打算和想法,在没有干扰的时空里用心去聆听彼此的心声,用心去感受真情、关爱和幸福。有的家长可能工作很忙,也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而孩子可能在寄宿学校读书休息时间比较集中,这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空出一至两天的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

2 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往往总是习惯性的把孩子当作“孩子”,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烈地希望成人把自己当作一个“大人”,希望能独立地做事,被尊重、被信任。要想有效地与孩子交流沟通,我们就需要尊重孩子,在非原则问题上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孩子自己试着决定自己的一些事,因为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也许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参与或替代让孩子少走一些弯,但我们无法替代孩子的成长。对于我们赞同的事情,我们要尊重孩子;对于我们不赞同的,如果孩子选择了而且不会给孩子或者他人造成伤害,我们也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孩子的问题要认真地回答不要应付了事、心不在焉。

3 要平等交流,放下家长的架子。

随着社会知识的积累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孩子了解到的东西我们并不一定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们可能也无法理解甚至难以接受。在出现观念冲突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和我们“理论”,有些时候可能我们占不了上风,这时我们切忌拿出“老子的威风”――“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在跟孩子的沟通中,我们越是端出家长的架子跟孩子沟通就越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上,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去探讨,实现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 要善于倾听,注意沟通的方式。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与孩子沟通想顺利、有效,能否理解孩子的意思以及自己在沟通中带给孩子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沟通中家长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这样不仅在需要时能够给孩子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更加顺畅。当孩子跟您诉说时,在认真听的同时您也应当用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给孩子适当反馈,让孩子感受到你很关心他,很重视他说的问题,比如“是吗”、“后来呢”“嗯”、拍拍孩子的肩膀、看着孩子点点头等。

亲子沟通是一个情感渗透其中的包括信息传递和接受的互动过程,不同情况下,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也需要有所调整。坐下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是更常用的一种直接沟通方式,但有些时候尤其亲子沟通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用这种方式可能就很难保证沟通的效果。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书信等间接的方式与孩子沟通,通过书信的方式把你的想法、看法以及为什么是这样告诉孩子。当然,如果你的确做得不对,也应当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记住,做错事时向孩子道歉不仅不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提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会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同时,在书信中也不要忘了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爱你!”“等待着你的回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书信之外,电子邮件、博客等也同样能在亲子沟通中派上用武之地。

5 平心静气地沟通,友善地传达信息。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沟通双方的冷静和理智,一个怒气冲冲或者悲痛欲绝的人都很难跟别人有效地沟通,更无法有效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作为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不要带着不良情绪,如果是一件事的确让你很生气、很恼火,那就先不要急着和孩子说清楚,而是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当自己平心静气的时候再和孩子去交流;当孩子带着某种不良情绪时也要先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然后再去沟通。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不管孩子的反应如何情绪化、不理智,父母都要注意友善地传达信息,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化也让自己情绪化,不要一气之下对孩子吼“你真是个混蛋!”、“我真是白养活你了!”这类的话。

6 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在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来看问题,不要用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判断来衡量和要求孩子。当看到孩子因为一件我们眼中的“小事”伤心流泪时,应该意识到这件我们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来是件“大事”,要提醒自己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和高度来看这个问题,来体会孩子的体验和感受。

曾经有位母亲带着刚上中班的孩子去逛商场,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母亲觉得孩子一定喜欢。可是孩子没逛多久就闹着要走。母亲还要买东西,所以拉着孩子又逛了一会,后来孩子实在是不想逛了就哭了起来,没有办法母亲就蹲下身子来哄孩子。当这位母亲蹲下身子的那一刻她发现了一个让自己特别吃惊的问题――当她蹲下去和孩子一个高度的时候,视线快要被柜台挡完了,看到的只有在不断移动的腿和脚。那一刻那位母亲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逛这五颜六色的商场了,于是她抱起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商场。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要以自己的成人意识为主导来看待孩子遇到的问题,而要蹲下身子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发现孩子的反应和自己的反应不一致时应该意识到并看一看是不是自己没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7 慎用批评、忌贴标签,不要对孩子的问题直接作出价值判断。

第4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1、亲子沟通的成功经验,探讨青春期亲子沟通的有效策略。

2、引导家长转变家教观念,给孩子创设快乐、健康、民主的成长环境。

【活动准备】

1、制作活动课件。

2、排演小品如此沟通。

【活动过程】

活动热身

――沟通是说,是听,更是解读

师:活动开始前我已经让大家彼此认识和了解了,下面我想请大家介绍一下在活动开始前你所认识、了解的朋友。

生1:我想介绍对面的这位同学。他学习很好,体育不错,对人很真诚,性格活泼开朗。

师:这些信息都是他告诉你的吗?

生1:学习好、体育好是他告诉我的,待人真诚是我感觉到的,因为他说话时的眼神和语气都让我感觉到了他的真诚。

师:是他告诉你他幽默的吗?

生2:没有,是我与他谈话时感觉到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2:与他交谈时,我说参加这次活动我有些紧张,他马上朝我挤挤眼睛,耸耸肩,我一下就放松了。

师:也就是说,你们虽然没有很多的语言交流,但是你却对他的个性有所了解。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后,我还想听听家长的互相介绍。

家长1:我想介绍一下坐在第二排欧阳刘建同学的母亲。从和她的交谈中,我感觉她是一个有爱心、有追求、有教育智慧的女性。她的儿子欧阳刘建是一个传说,之所以说是传说,是因为他非常优秀、成绩优异。我非常敬佩这位母亲。

师:陈英舟的父亲向欧阳刘建的母亲表达了敬佩之情,其他家长在交流中还有什么感受呢?

家长2:我是吴恬的母亲,在刚才的互动中我很高兴结识了夏韬的妈妈。她是一位热情、直爽的母亲,教育孩子非常用心。几年来她一直陪儿子学习绘画,如今她儿子的素描学得很好,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师:刚才几位同学与家长介绍了自己认识的伙伴,我想问一下被介绍的家长与同学,他们刚才所介绍的内容,你们是不是都对他们讲过?

生3:不是,有些内容我给他讲过,有些内容我没有说。

家长3:我前面的介绍很简单,可她介绍我时,却说得很具体,我很吃惊。

师:你们的相互介绍,有些内容是你们自己告诉对方的,有些内容你们自己没说,可是对方却从你们的神情、动作、语气中解读出来了。这说明沟通是说,是听,更是深入的解读,有时候听比说重要,而解读则比听和说更重要。

家长的苦恼――想说爱你不容易

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觉得与孩子的沟通是越来越容易了,还是越来越难了?我们做一个现场的小调查。觉得容易的家长请举手。

(无人举手)

师:无人举手,说明家长们碰到了共同的难题。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我与家长们有同感。下面我们一同来看一位家长的来信。

(老师朗读一位苦恼家长的来信)

师:在座的家长们,这样的苦恼你们有吗?

家长1:这位家长的苦恼我全有。孩子小的时候,我还没什么感觉。自从进入初中后,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与我的话少了,他都不愿意让我检查他的作业,特别是作文,生怕我发现他的秘密。我希望我们父子之间能有一种比较融洽、顺畅的沟通状态,但这个渠道在哪里?我很困惑。

希望仍在――有效进行亲子沟通

师:家长们的苦恼,是青春期亲子沟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孩子这一时期的身心特点有关。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可以用“矛盾”一词来概括。此时孩子的内心存在很多矛盾,如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等。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孩子不容易亲近。这一时期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呢?我们看一段视频,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播放视频春去秋来又一春片段)

师:看完这段视频,对老和尚教育小和尚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大家想说什么?

生1:老和尚用了角色互换的沟通方式,让小和尚体会被他虐待的小动物的痛苦,从而让小和尚明白关爱生命的道理。

师:这样的沟通方式,你的父母采用过吗?

生1:我妈曾经用过这种方式。我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表现不好,无论父母怎么骂都不见效,后来我妈妈就和我互换角色,让我做一天家长,她做一天小孩,让我体会家长的不容易。

师:问一下你的母亲,您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法来教育儿子的?

家长1:我们对儿子采用了各种方法都不见效后,我决定和他互换一下角色,让他感受一下家长的辛苦。他做父亲,我做孩子,我模仿他的一些行为,让他处理问题。他开始觉得很有趣,可是后来随着问题越来越多,他觉得有些辛苦了,更后游戏还没结束,他就要求停止了。我觉得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他开始理解了我们父母的不容易,变得懂事了许多,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

师:我很想知道孩子“撞墙”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2: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撞墙”比别人多很多,虽然当时很难过,甚至有些恨妈妈,但是我渐渐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也知道了怎样可以不再“撞墙”。通过这种让我亲身体验的方式,我更理解妈妈,更明白事理了,谢谢妈妈!

家长3:我平时教育孩子经常是给孩子讲道理,可是效果不好,看了这个视频,我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孩子本身没有体验,就是道理讲得再深刻,他们还是不能理解。今后我会少讲多做,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

师:谢谢!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除了用语言与孩子交流外,还可以用体验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对问题有所认识、感悟和理解。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游戏,进一步感悟亲子沟通的奥妙。

(通过游戏让家长与孩子感悟亲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孩子们戴上眼罩,在家长的引导下通过障,到达目的地)

师:请交换角色,家长戴上眼罩,孩子指引家长走。

(家长戴上眼罩,在孩子的引导下通过障,到达目的地)

师:做完了游戏,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妈妈在走的过程别依赖我,我说怎么走,她就怎么走。

师:你们走得很顺利,碰到妈妈走得不对的时候你怎么做呢?

生1:我就多说几次行走的方法,有时候还出手帮她。

师:请你妈妈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这位家长谈了自己在盲行三个阶段的不同感受,这些感受对我们的亲子沟通有什么启示呢?

生1:我觉得父母与我沟通的时候,更好是采用种方法,在告诉我方法的同时更好能有具体的指导,这样我会更明白。

生2:我觉得第二种方法也不错,父母说的少,做的多,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为人处事的道理。

家长2:我感觉当我引导儿子的时候,儿子很信任我,但是当儿子引导我的时候,我却不太信任儿子,也许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吧。

家长3:在游戏过程中,虽然有些忐忑,但我不担心,我想这是因为信任对方的缘故吧。

家长4:我的感觉也差不多,但是我想再补充一点,我相信儿子不完全是因为信任,还有默契。因为在生活中,我会花很多时间陪儿子,所以彼此之间已经有了默契。可以说,默契与理解使我与儿子相处起来很融洽。

师:信任、理解是亲子沟通中非常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吗?

生3:我觉得还有耐心。在游戏过程中,妈妈非常耐心地告诉我如何走,有时候她会说很多次,直到我明白为止。我想如果妈妈平时也能这样与我沟通,我们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了。

师:有道理,我们来听听你妈妈的想法。

家长5: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有时看儿子做事做不好,就会批评他,有时候还会动手。这个游戏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想,与孩子沟通除了耐心外,尊重也很重要,只有尊重孩子,才会对孩子有耐心。

师:通过大家的交谈,我觉得亲子沟通中需要信任、鼓励、宽容、理解、耐心等,这是我们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前面的讨论让我们收获良多,那么碰到具体问题我们怎么处理呢?我出道题考考大家。

(两位学生表演亲子沟通小品)

师:大家觉得这对父子在沟通上有什么问题?

生1:我觉得这个爸爸很不尊重孩子,不仅用审问的口气问孩子的成绩,而且贬低孩子,这样让孩子很难受。

生2:我觉得这位父亲教育孩子缺少耐心,只关心成绩,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

家长1:刚才这个小品的表演者之一是我的儿子,他们表演的这一幕在我们家经常出现。这个小品让我想到了许多,回去后我一定与孩子的父亲好好交流。

家长2:这个小品让我明白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如果做家长的只关注成绩,会让亲子沟通陷入死胡同。如果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感受、情绪,相信他们会乐意与我们沟通。

第5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亲子沟通;留守儿童;安全感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出现。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教育问题日益严重,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这其中包括了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的丰富内涵。离开了农民,新农村就无从谈起,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谓培育新农民,就是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今天的留守儿童是明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关注留守儿童的今天就是关注新农村建设的未来。

安全感是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研究理论认为,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持久、更核心的一种家庭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和情感关系将会影响到儿童将来对社会关系的期望与反应,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为儿童的顺利社会化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抚慰感。因为父母常年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无疑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二、概念的界定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界定的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而留守在家,由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抚养的小于16岁的孩子。本文调查的留守儿童主要处于8岁-16岁的年龄阶段。

第二,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指的是父母与子女彼此之间相互情感、交流意见及表达需求的行为。亲子沟通的质量、状况、方式将会影响到儿童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以及儿童的学业成绩、心理问题。亲子沟通技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开放式沟通:亲子之间积极正向的沟通技巧,例如,倾听、尊重、同理、支持等。二是问题式沟通:亲子之间不能彼此的情感,多运用副向的沟通技巧,例如,批评、束缚、不支持对方的沟通方式。研究表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及良性亲子互动模式的建立,在亲子沟通中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有更好的自我认同感及心理安全感,而与父母沟通不良的孩子更容易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那么,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的影响情况如何呢?结果如下。

我们将亲子沟通频率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交互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在亲子沟通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我们将亲子沟通方式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交互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在亲子沟通方式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别(P

五、对策思考

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更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即基本人际信任,才能积极地发掘自身的潜力,才能有人性及价值的较充分的实现。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存在,其亲子之间的沟通更多地具有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空间上的远距离性、沟通的非面对面性等特点,父母无法给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合理的爱,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正确认识角色规范。父母作为承担子女养育责任的社会成员,除了保证孩子所需的物质条件之外,还要给与孩子教育、亲情与心理上的安全感。留守儿童父母更多地考虑到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则重视不够。父母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亲子沟通与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良好的亲子沟通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第二,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行为发展影响较大,但是如果父母由一方在家,则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在各方面都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我们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更好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的存在与完整。而且,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母亲更好不要外出,在初中阶段父亲更好不要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就要加强亲子沟通。

参考文献:

1、卢会醒,张晓雪。中学单亲家庭子女安全感相关问题的研究[J]。时代教育,2008(7)。

2、李骊。友谊质量、师生关系对初中农村儿童心理安全感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8(5)。

3、曹中平,杨元花。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影响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8(7)。

4、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

5、雷雳等。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6)。

第6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一、青少年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沟通方式不当

首先,说教多,倾听少。许多父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大半家长和子女交谈时都以家长自居,只顾自己畅所欲言,忽略子女的感受。其次,批评多,表扬少。子女在成长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当子女犯错误时,还没等他说明具体情况,父母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概用严厉的惩罚处之。而当子女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或者好的行为表现父母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动于衷。这种多批评、少表扬的沟通方式,已严重影响到子女的身心发展。

(二)亲子沟通内容狭窄

亲子之间在谈话内容上相对是比较狭窄的,父母仍然是以教导子女的行为处事为主,对于生理问题、与异性的交往问题以及喝酒、吸毒等敏感问题很少涉及。对于学生早恋问题,许多家长更是无计可施。

(三)亲子沟通时间缺少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心理特征上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渴望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同父母交流思想感情,不愿受到父母的忽视和压制,因而大多数的青少年乐于和同龄人交谈,而不愿意同父母谈心;再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两代人之间,代沟差异的日益明显,青少年存在着同父母沟通理解上的、观念认识偏差上的障碍。

(四)亲子沟通时机不当

一些家长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即使与子女沟通,许多家长也不懂得把握和子女交谈的时机。

二、解决措施及效果

由于以上原因所造成的青少年学生存在厌学、吸烟甚至暴力等问题在班级里屡屡出现,以前每每遇上这样的事,我一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给家长打电话通知家长。可是后来我发现,简单的通知家长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了大多数学生对我的不满与敌视。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摸索,我终于明白,虽然我的初衷是希望家长能够与老师一起教育好学生,但实际上大多数家长遇上这种事往往都失去理智,对孩子并非耐心开导,而是非打即骂,非但没有在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引发对家长及老师的敌视情绪,使得学生即使承认错误也只是口头应付,甚至使有些学生在遭遇家长打骂时离家出走,引起更严重的问题。对此,我苦思冥想,力争找到一条解决学校与家庭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出。

(一)转变观念,平等相处,提高父母素质,改善沟通方式

(二)丰富沟通内容,增进理解

父母在与子女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应当抛弃居高临下的态度,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情感等。与此同时,父母应学会耐心倾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许多事情、体验的许多情感,父母或许觉得不“稀奇”,甚至觉得幼稚、乏味,但如果因此不愿意耐心倾听,就会影响亲子关系。

(三)亲子共同活动,增加沟通时间

父母应与子女共同活动,共享欢乐,增进亲子感情。父母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子女在一起。因为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理性控制情绪,把握沟通时机

第7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持续不断的爱的陪伴,而更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亲子沟通。良好而有效的亲子沟通,能使亲子间的感情更为融洽,也更有利于宝宝的成长。爸妈如何与宝宝保持良好的沟通呢?有些技巧会帮助您哦!

亲子沟通的3重境界

有专家认为亲子沟通有3境界:

境界:蹲下来跟宝宝说话。

因为只有“蹲下来”,才能更清楚地听到宝宝说的每一句话,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准确的回应,同时也能让宝宝感觉到自己和父母之间是平等的。虽然“蹲下来”只是一个肢体动作,但它反映出的是一种对宝宝真正的尊重,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是父母教育理念的一种转变。

第二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现实生活中,大人们也总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如:被领导批评、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些不愉快会使我们心烦气燥或者神情抑郁。同样,当着别的小朋友的面批评宝宝,或者强迫宝宝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宝宝也会不高兴、郁闷。因此,爸妈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含义就是理解。

这三境界,其实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熟知的,但是,在进行亲子沟通的时候,我们往往因为血缘关系而不自觉地忽略了这些常用的沟通方式。如果把亲子关系看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用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态来对待宝宝,那么亲子沟通就会顺畅很多。

亲子良性沟通三关键

要形成良好的亲子沟通,以下几点很重要。

Keys1:明确沟通的内容

1沟通不等同于一般的聊天。聊天相对随意,也不用挑选话题、内容。常听到家长问宝宝:“今天幼儿园吃的什么午点啊?”“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啊?”等等。而沟通应该是有一定主题和内容的,比如:老师和家长反映宝宝在幼儿园不太合群或者活动中注意力不能集中,那家长就应该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宝宝进行沟通,以改变这种状况。

2关注宝宝的喜好,增强沟通的效果。父母有父母的喜好,宝宝有宝宝的喜好,如果父母能主动了解关注宝宝的喜好,并适时加入到与宝宝的沟通中,如:他喜欢吃的甜品,爱看的动画片,喜欢玩的玩具,喜欢听的故事等等,对于促进亲子间的关系、改善宝宝的行为模式会有很大的帮助。

Keys2: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和场合

有许多父母喜欢选择在接送宝宝的上、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间、宝宝晚上临睡觉前等时机和宝宝交流沟通,然而,这些时间和场合都不是合适的亲子沟通时机。接送宝宝的上,或开车或坐车或走,要么需要集中注意力,要么周围环境比较嘈杂,都不利于交流;在宝宝吃饭的时候和他沟通,与幼儿园要求的专心吃饭原则相违背,不利于宝宝好习惯的养成;睡觉前,宝宝的情绪应该是愉悦的,相对平静的,这个时间交流不利于宝宝的睡眠。

爸妈应该抽出一个相对集中和固定的时间与宝宝沟通。比如:每天晚上陪宝宝一起玩游戏、讲故事的时候;也可以是每个周末陪宝宝一起运动、散步的时候……因为“专时专用”时间长了,既能在父母和宝宝之间形成一个良好沟通的习惯,又能让宝宝觉得父母对他足够尊重和重视,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

Keys3:学习沟通方法和技巧

1认真专注地倾听宝宝说话,而且更好是“立刻”。

因为当宝宝主动与你沟通时,你一边看电视剧或者一边看报纸一边听,一次、两次、三次,你就会传递给宝宝这样一个信息:我的妈妈或爸爸并不太在意我说的是什么。试想一下如果你不关注别人说的什么,那么他为什么要关注你说了什么呢?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和你沟通的兴趣。因此,在宝宝和你谈话时,你不能分散注意力,要专注,如果还能够及时提问,那么效果会更好。因为宝宝会觉得他受到了关注,还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设身处地站在宝宝的立场,体会他们的感受。

当宝宝和您讲述在幼儿园里的不开心时,即使在您听来似乎是很幼稚的理由,也不要简单地认为没什么,而是要站在宝宝的角度,这样才会更好地理解宝宝的感受。毕竟他们也不想幼稚,不想犯错,不想打碎花瓶……有些时候实在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

3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示对宝宝的关注,对宝宝说的话有兴趣。

比如:爸妈看着他的眼睛,或者是拍拍他的肩膀,或者停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或者蹲下身子,保持和宝宝的眼神接触是平视的,等等。这些表情和肢体语言都传达着:爸妈在关注宝宝,认真倾听宝宝的谈话。这种信息会鼓励宝宝继续说下去。

4与宝宝沟通时不要用贬低宝宝的话。

宝宝的世界与想法和大人是不同的,尤其当宝宝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宝宝,甚至让宝宝以后也不会再跟你谈了。严重者还会对宝宝自信心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而童年形成的自我价值将会延续到成年的发展,从小缺乏自信心,将会使宝宝的人格无法朝向健康而完整的方向发展。

5沟通中停止喋喋不休的说教和“和尚念经般”的重复。

沟通不是说教,父母不要总是在沟通的同时不忘说教。纽约一所的家庭教育专家多瑞恩・米勒这样说,“在学校和家里,学龄期的宝宝们都已经厌倦了集中注意力去听你对他的谆谆教导,他们更愿意自己决定该听些什么”。所以父母在与宝宝沟通时要仔细思考该如何把你要传递的信息传递给他,从而避免你们之间的无效交流,也防止宝宝对你的话“置若罔闻”。

再喜欢吃的东西,总吃也会腻,所以父母在沟通中还要减少重复。不停地重复同样的话,只会增加宝宝的厌烦,让宝宝习惯于直到你说到一定的遍数时才对你的话有所回应。所以,即使同样的话,也要改变所用的语气、文字和说话时的态度,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有可能愿意听你说的话,并且按照你的话去做。

6沟通中父母主动自己的感受。

全家一起到外面吃饭回来,一起逛街归来,一起游玩回来……父母不妨主动与宝宝自己的心情、感受以及对事情的看法,这样宝宝当然也就比较容易毫无拘束地说出他的心里话,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

第8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

同伴沟通是指同龄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同伴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中学生时期,由于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性教育过程中发生角色失灵现象,同辈群体在此时期比父母更有影响力。同伴之间的性话题沟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象和方法

方法:采用自编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问卷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正式问卷共发出了60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再根据测谎题去掉废卷(4道测谎题有三道答错则认为其问卷作废),剩余445份有效问卷。

二、结果

(一)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特点

1、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及各维度的总体特征

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在总量表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显示: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在各维度上的沟通得分依次为:沟通状况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动机,其中沟通状况维度均数更高,而沟通动机维度的均数水平要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均数水平。

2、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方差分析结果

(三)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上结果与分析

1、不同性质学校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

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方面,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总体沟通上的平均分均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3、 3593、 259、F=2.069)。在各个维度上存在的差异相同,都表现为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具体维度上的沟通水平均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并且在沟通内容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学校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普通中学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内容维度(F=5、 741)与沟通状况维度(F=6.440)上均显著好于职业中学的中学生。

(四)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上的存在的差异分析

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和沟通态度维度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父亲学历为及以上的中学生沟通要好于学历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沟通态度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态度上明显好于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的中学生,而与另外2个受教育水平差异不显著。

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上明显好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和小学及以下的中学生,而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沟通内容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母亲学历为及以上和高中的中学生沟通均要好于学历为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及以上与高中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第9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 G610 〔文献标识码〕 A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搞好亲子关系,做好有效的亲子沟通,对幼儿早期性格的形成、各种能力习惯的培养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帮助幼儿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按照我国多数的家庭情况,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即看护人与幼儿之间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潜能,培养幼儿早期性格、各种能力习惯为目标,以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亲子教育强调父母和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地沟通。

二、如何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十分复杂与微妙,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能增进亲子沟通,促使子女心理健康。那么,如何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呢?

1、 自身的提高。幼儿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幼儿的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身为人父人母,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的修养。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水平会影响亲子的关系,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更倾向用理性的方式去对待子女,理性地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很少粗暴地对待幼儿。所以,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2、转变态度。不良的亲子关系一般是由于父母对幼儿错误的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务必导致父母对幼儿的态度异常,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家长说话做事要站在幼儿的立场去想,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尊重和信任。父母和幼儿是两个个体,两者有不同的思维,父母一般是强势思维,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幼儿。

3、亲子沟通。要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建议每周沟通两到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两小时。每天晚上睡觉前,用十五分钟和幼儿说说当天的事情,说说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心事是十分必要的。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随机。沟通时,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鼓励幼儿毫无顾虑地表达,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从而形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亲子游戏

为了消除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隔膜,有效地增进亲子沟通,还可以尝试做一些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是亲子教育活动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0岁到5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的,不但可以促进幼儿身体成长,而且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的情绪。亲子游戏是教育幼儿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人和幼儿的一种交往方式,有助于亲子沟通,密切亲子关系。

1、家长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不要耍赖。玩完了要自己收拾玩具,物归原处;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玩,更不能玩得忘了吃饭和睡觉。

2、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如三四岁的幼儿离不开玩具,家长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与艺术性。可以让幼儿自造玩具和自找玩具,这样有助于发挥幼儿的智力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以上关于“如何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如何修复亲子关系破裂的感觉(重建亲子关系的实用方法)”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友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