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存在相刑相克吗(了解亲子关系中的潜在矛盾与和谐)

adminadmin 亲子鉴定一般收费多少 2024-03-25 25 0

亲子关系存在相刑相克吗(了解亲子关系中的潜在矛盾与和谐)

亲子关系也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十分复杂与微妙,它对起主导地位的父母来讲,是在完成他们自己的使命,可对孩子来讲,这可能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幸福。

在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出现不能适应社会、人格障碍、神经症、违法犯罪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也有证据证明这些情况的出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亲子关系有关,那么我们势必要考虑,在亲子关系中存在一些长期被忽视而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报道,某某地区有一小学生跳、某某地区有一孩子服毒。听到这些我们也会感到震惊,孩子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为何采取如此极端的做法?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不够吗?父母忽视了什么?国奥心理心理专家告诉您: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但是,这也不能完全怪罪于父母,其原因也在于国内现在的经济现状以及社会对心理问题的忽视。

忽视孩子心理问题,首先就是漠视问题的存在。孩子在各种媒体的影响下懂很多,心理提前发育,更早的认识自我、认识荣辱,同时他们的承受能力不足,也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理智,而现在的社会或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又过高,以至于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再加上有些老师或父母对孩子的不够尊重。他们采取极端方法可能是对这些问题的回避,也可能是对父母或老师的报复。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词儿要尽可能避免,如\"不\"、\"应该\"等等,以防止与孩子之间距离的拉大,要与孩子成为朋友,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和了解孩子的感受与思想,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

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篇1

一、初中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的,是家里的“小少爷”“大小姐”,从而使他们形成了各种个性而脆弱的心理,当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时如果不及时解决难免会形成心理障碍,限制学生的身心发展。其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心理障碍

初中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会感到学习带来的压力,从而产生厌倦的心理。

(二)人际关系问题

初中生由于其性格等问题,在与人交往中,会出现自卑、不合群等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或又广交朋友,交友不慎等,不仅影响学习,更对自身发展产生影响。

(三)异性交往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会对异性产生兴趣,产生性渴望,但往往压抑在心中,不能表达出来,导致学生出现不健康的心理想法和行为。

(四)亲子关系问题

初中生正在步入叛逆期,会与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出现意见不合,不听家长管教等问题,从而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甚至出现家庭危机,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有效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疏导的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初中生由于其自尊心较强,思维较为敏感,为人处世时难免以自我为中心,感情用事,而且与班之间存在距离,不敢与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将问题压抑心中无法表达,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初中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效的进行疏导。班可利用班会、谈话会等集体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大胆的说出来,并与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效的改善自身的状况。如遇到腼腆的,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学生,班可让学生运用写信、写纸条等方式与教师交流,不仅保护了学生的隐私,还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学生很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班要让学生先发表下自己的想法,再对学生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等等,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疏导方法

班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兴趣法:初中学生由于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班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组织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压力,对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有良好效果。

2、精神宣泄法:不少?W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问题压抑在心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泄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的、正确的宣泄出来,鼓励学生日常多写一写随笔和日记,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情感全部写出来,在书写过程中,有效的缓解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恢复理智,从而到达良好的疏导效果。

3、爱心教育法:班在日常工作中,要真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真正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喜欢上班,有利于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进行疏导。

4、激励评价法:班对学生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学生受到班的批评时,会产生沮丧的心理,出现消极的状态,严重的会出现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而当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肯定时,能带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心,使学生有了前进的动力,从而能积极向上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引导,肯定学生的表现,使学生健康的发展。

(三)初中生心理疏导策略

初中班一般可采用集体疏导和个体疏导两种策略。集体疏导可利用小组形式进行,结合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使学生经过相互的交流讨论,每个人的经验,进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了解学生间彼此的看法,从而有效的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性,在集体疏导不能全面顾全每个学生时,就需要班进行个体疏导。班要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对学生采用不同策略,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篇2

关键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开展问卷调查,该量表共60 个项目,10个因子,采用5级记分制(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16.0分析心理问题检出率。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一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表一 总均分的心理问题检出率(%)

[标准\&均分

(二)各心理问题因子的问题检出率

[标准\&均分

注:本表中的排序是按照心理问题严重程度排序

从表二可以看出,就心理健康各个因子来看,学生心理状况中比较理想的因子是心理不平衡、敌对焦虑。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症状、偏执、学习压力。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适应不良、情绪不均衡、学习压力郁。较重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面的是焦虑、学习压力、抑郁。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的因子是学习压力以及情绪调节这两个因子。

三、建议

(一)重视学生的轻度心理问题疏通引导

调查显示该校轻度心理问题占了较大的比率。一般来说,轻度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但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心理调控能力,并没有及时对轻度心理问题加以疏通的话,可能会转变成中度心理问题和较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对学生进行轻度心理问题的疏通,预防与矫治高中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不良品行。让学生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以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还应加强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加强疏导和引导。家庭与学校应共同努力,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对特殊学生关注与心理疏导

女生普遍比较敏感,情绪反应比较快,相较男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应加强对女生进行抑郁情绪方面的专题心理疏导。

在各年级的学生中,高一学生由于才从初中阶段升上一个完全不同的高中阶段,在此阶段中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学习压力较初中时期更重,生活方式变化也很大,心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对高一学生加强人际关系处理、情绪调节、学习压力疏解等的引导具有必要性。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双方长期不能同时陪在自己身边,亦缺乏家庭的相应引导。学校应及时与父母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并在适应能力上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2]李卫红。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民族学报,2010、(2)

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篇3

一、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上的问题

升入高中之后,学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高考。在升学压力下,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负担重,不能及时调解,导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神经衰弱、思维迟钝。甚至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局限于好、坏学生),会出现严重的厌学心理。

2、交际上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三种:(1)与教师。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未得,甚至得到教师的指责,就会产生不理解,不信任的对抗心理,产生压抑和消极的情绪。(2)与学生。每一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学生也希望被自己的集体需要。生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感和孤独感。(3)与家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强,经常会与家长发生意见的冲突,未能良好解决,还有单亲家庭,父母不和等等,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3、青春期的问题

首先,是封闭心理,这是青春期心理中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学生在消极的情绪下,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其次,是情感激荡但内隐,表现在学生内心情感波涛汹涌,或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想倾诉,但却对教师、家长欲言又止,内心压抑,焦虑;更后,是比较普遍的早恋问题,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出现朦胧状态的恋爱。

二、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疏导策略

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正确认识并有效适应现实

高中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面对客观的事实不能及时,正确的做出评判。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评价,都会造成主客观的不协调,导致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评价社会。教师方面,首先,应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恰当分析和评价,不一味否定,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懂得挖掘自己的潜能。其次,应也拿到学生正确的看待现实,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家长方面,应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早恋问题,正确的疏导,减轻学生的压力。

2、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3、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和自信心的训练

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篇4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进入疏导法。指的是教师运用说理的方法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尽快地从情绪化中走出来,带领学生认知自身的行为,并且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在刚刚进入校门之后以及在毕业之际需要工作岗位之时,恰恰是高职院校学生大规模爆发伤心、痛苦感情的高发期。还有很多例子就是在校期间,年轻人因为恋情的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甚至是有负面的情绪出来。这些时候都是需要教师来及时的引导学生,告别负面的坏的情绪,回忆自己做过的高兴的开心的或者是成功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心理历程的回味来促使学生改变过去只是凭着主观和意气办事的做法,慢慢恢复自信心。深入的疏导法对教师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重视沟通技巧,更要注重沟通态度。学生们往往更加欢迎热情、和蔼以及善于沟通的教师,因此需要教师转变自身意识,定位为学生的朋友,置身于学生的位置,了解学生的品行、思想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使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营造轻松的学生氛围

3、健全干预机制

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篇5

一、树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是提高心理教育实效的先导

人的行为是受思维和理念支配的,心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也同样需要具有科学、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因此树立什么样的理念,对一所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坚守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的确立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都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确立的。

二、研制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提高心理教育实效的载体

要使新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成为现实,发挥其先导的作用,必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寻找相应的载体。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适合本校实际的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构建心理辅导课内容体系。我校在高一年级坚持开设每周一课时的心理辅导课,内容必须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因为每个地区或每所学校的学生除了具有该年龄段共有的心理特征外,还有一些较独特的心理特点。现在我校心理辅导课的基本内容为:“学会适应新环境”,“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挖掘潜力,学会学习”,“学会调节、控制情绪”,“学会交往”,“应试心理与技巧”,“文理分科指导”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活动。在其他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讲座。如在初二年级开设“青春的快乐与烦恼”,“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会经受挫折”等讲座;在初三年级开设“成功在于不懈的努力”,“保持考前更佳状态”等讲座;在高二年级开设“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讲座;在高三年级开设“应试心理与技巧”,“学业与爱情”,“如何面对压力”等讲座。

3、建立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课和讲座主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学生的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为此,我校特设心理辅导,每天中午和周三、五下午为学生开放。服务形式有:面谈、书信辅导、阅览、心理测验、心理放松训练、沙盘治疗等等。

4、努力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探索。课堂教育既是师生智慧、知识和信息互流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命的情感潜能互相开发的过程。高效的课堂教学隐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必须注意建立有助学生心理成长的教学环境。①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即自尊、自立、自强、自信。②通过课堂中理解、尊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创造潜能。③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做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以形成锲而不舍的学习习惯。④通过严谨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细致、耐心的学习精神。

三、开掘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潜能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基础

1、制定教育大纲,提供实践指导。为了加强班心理健康j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我们以心理专注老师为主,制定了班级心育纲要。纲要依据心理学的理论,根据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确定了心育内容。这一纲要既对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强的指导性,又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内容。课题组全体成员(校级分管领导、年级组长和全体班)在明确纲要总精神和细则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各年级的特点,研制了“班级心育活动设计”,各班班广泛开展了主题活动实践。

2、设计系列主题班会进行专题教育。如主题班会“欣赏我自己”,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发现、肯定、欣赏自己的方法,还学会了欣赏和接纳同学的方法,并使学生体验到被同学欣赏的快乐。如主题班会“心灵的沟通”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采用孩子与家长书信交流的形式,促进双方了解沟通,促使孩子感受父母之爱,以感情力量来激励学生拼搏。又如主题班会“从黑洞中走出――中考复习效率大家谈”既开拓了学生复习策略的思,更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以积极而又冷静的状态进入高效复习。

4、加强班级个别心理疏导的探索。班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更直接、更经常的途径,即班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时、因人、因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找学生促膝谈心,进行个别疏导;坚持阅读学生的周记,将周记作为观察学生心态的窗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交流等。

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初中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个性特点的重要时期,已初步拥有独立意识,但是思想情绪不够稳定,再加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叛逆心理。语文学科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教师应借助语文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有效、及时的疏导,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二、善于借助阅读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一味的说教往往无法有效疏导叛逆心理,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引发他们的反感。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时,应给予他们充足的个人空间,使其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深度探究,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仔细品味文章中蕴涵的各种道理,在无形中触动自己的内心,与个人的内心世界发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良好的疏导效果。

在这里,以秋词这首古诗教学为例,虽然是一首古诗篇幅短小,但是语句精湛,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古诗背后的深刻含义。教师应引领学生这样思考:对于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着萧瑟凄凉的角色,花落树枯、天气寒冷,在古时许多文人墨客的诗中也是扮演着一个悲叹凄凉的角色;但是在本诗中,作者却写到“我言秋日胜春朝”,体现在他与众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下文中“晴空”写出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独特的,它通过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秋天的肃杀氛围。学生在阅读和探究之后可深刻体会到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让自己的叛逆心理消失。

三、运用语文课外活动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课外活动也是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课后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教育范围。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求,将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合理延伸至课外活动中,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观看心理方面的影视作品;或者开展和心理疏导相关的演讲活动、辩论赛、讨论会等;也可私下对他们进行单独心理辅导。

比如,教师可通过举办演讲比赛的方式来疏导学生叛逆心理,在每周或每月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先设置好演讲主题,以小组为单位且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上台,通过比赛评比出表现较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在选择演讲主题环节,教师应选择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主题,诸如和平、奉献、关心、励志、感恩、智慧、奋斗等,能够挑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绪。另外,演讲难度应逐步递增,由念稿至脱稿,在过渡至即兴演讲,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举办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调整情绪,还能够为其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进而消除与疏导他们的叛逆心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语文教材资源挖掘心理教育因素,通过阅读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式,从多个渠道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彩灵。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2)

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篇7

【关键词】音乐 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2014年泰州科技支撑社会发展计划(指导性)项目(第29)。

【中图分类】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2095-3089(2016)04-0204-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乃至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高职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就业乃至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都与日俱增,出了上述普遍现象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感情挫折、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乃至环境不适应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心理障碍乃至极端事件经常发生。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是心理弱势群体,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音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古人云:乐者,心之动也。从这个面上讲,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从古至今人类的情感乃至生活体验的真实反应。事实上,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其核心含义就是凭借声波的振动,来记载和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

更初的音乐就是起源于原始人的原始冲动,这种冲动固然缺乏具体有效的情感指向,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情绪的一种强烈的表达和体验。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茨,曾就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进行过深入详细的研究,他发现,音乐不仅能够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而且还可以影响人类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

现代医学和解剖学也证实,音乐可以让肌肉增加力量,快速而柔美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音乐可以通过改变人和呼吸和脉搏,从而有效改变体内的血流速度和供氧量,从而让大脑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同时让精神产生焕然一新的感觉。

在研究和实践当中,也可以发现,音乐对人的精神和情绪都有很大的影响,事实证明,音乐不但能够消除很多不良的情绪,还能有效扩大良性体验对人的影响,从而改善和提高人的思维结构。也就是说,音乐本身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却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人的情绪和思维进行引导和指引,更终达到与人类情绪沟通的目的,从而达到影响人类情绪的效果。

二、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

2.1新生的心理落差现象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原本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因为高考发挥时常,加之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失误,导致很多原本可以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更后接到的是高职院校的通知书,这部分相当多的学生,在报到之前就一直犹豫不决,但是更后考虑很多因素,更终来到学校报到,但是他们来到学校以后,尤其是与其他本科院校在师资、住宿乃至学校环境进行一番比较之后,心理落差极大,于是非常矛盾;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比较困难,无法承担三本学费,所以来到学校之后,一方面比较自卑封闭,不愿意与昔日同学联系,在校内又因为家庭原因十分自卑,不愿和同学一起吃饭逛街,其中部分学生还对家长要自己申请奖学金、助学金之类感到难为情;很少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对如何处理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感到十分矛盾。

由于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所以很多学生在入校之前大多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种习惯十分容易导致出现人际交往当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遭遇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之后,往往会产生更多的迷茫和困惑。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强势,所以虽然学习成绩较好,而且还担任班干部等职务,但是往往因为个性太强,导致很多学生的排斥,上述问题如果不加干涉,极其容易导致校园极端事件的产生。

2.3学习问题和就业问题

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期和过渡期,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感到困惑和迷茫。

在随机走访中发现,很多学生从高中进入之后,由于学习环境、内容方法以及课程设置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使得这些学生产生极端不适应的现象,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和信心的丧失。很多学生在刚刚踏入校园的时候,就开始为以后的就业问题感到担忧,他们觉得自己在学历方面不如本科生,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所以在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感受到了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

三、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对于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3.1音乐结合心里疏导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

目前,很多学校或者媒体总是把学生的厌学情绪的产生归咎于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上,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当中,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还是在学生本身。

首先,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当中,很多学生,在入学天就对就业前景产生焦虑,即使学校和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引导,还有部分学生,尤其是非热门专注的学生无法安心学习,在这种心态下,无论学校或者教师如何引导,都无异于对牛弹琴。

其次,由于就业难,导致“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部分高职学生当中有所抬头,尤其是随着扩招,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就业无望,导致产生厌学情绪。

无论是上述何种原因导致的厌学,都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乃至学校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在积极为学生寻求就业途径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为学生建立社团组织,让学生在学校当中找到归属感,除此之外,针对个别厌学情绪较为严重的学生,采用音乐结合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调节。

从年龄上说,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已经成年,虽然他们对自身的行为有了一定的控制力,但是由于其心智不够成熟,而且由于现代社交手段的发达,导致很多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加之这个年龄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所以很多学生容易因为不成熟的恋爱观和感情观导致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与异往产生困难、乃至失恋,进而导致一系列感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首先要防范于未然,例如在新生入学或者新学期开学之后,针对社会热点以及其他院校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恋爱导致的重大问题,以讲座形式教育学生进行正常异往,同时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以音乐结合心理疏导的形式,协助其处理情感问题,将很多恶性事情扼杀于萌芽之中。

在心理学领域当中,一直流传着一种理论,那就是每个人所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都在大脑当中被浓缩并且分门别类地存储在大脑当中,但是这些知识和生活经历需要都需要被开发和唤醒,但是,由于现代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学生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导致学生接触到很多的负面信息,而这些负面信息不但不利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还会勾起很多学生不愉快的回忆,这些回忆长久累积,就会导致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在恰当时段在校园内播放旋律优美轻快、内容积极健康、歌颂友谊、热爱祖国的歌曲,让学生头脑中的正面信息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唤醒,从而起到增进同学友谊,促进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的情感的唤醒。

四、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4.1渐进原则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首先要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曲目,采用渐进性方式播放音乐,从音乐选择角度来看的,例如纾解悲伤情绪的音乐要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渐进播放,而且音量也要逐渐增大,从而让来访者在不知不觉当中适应这种心理疏导方式。

4.2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不是简单的为学生播放音乐,而是要在播放音乐的同时,针对所播放的音乐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启发,这是因为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音乐,而且不同学生对于同一曲目的体验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首先要对不懂音乐的来访者进行教育和引导。这种教育和引导,不仅仅是简单地向来访者介绍该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更要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向来访者解释音乐治疗的必要性。在实践当中,我们经常采用先让来访的学生听一段音乐,让学生认真体会音乐意境,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心理教师对学生所说的感受不做评价,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鼓励和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音乐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4.3重点时期重点监测的原则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大一和大三是一生发展当中更重要的时期,进入大一之后,很多学生由过去的家庭生活,进入到集体生活,由过去生活上由父母照料转变为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所有这些变化都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心理危机;大三时期,由于即将走入社会,面临找工作以及升本的抉择,家长的期望以及找工作时候碰壁的挫折对于长期在学校生活中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冲击,因此,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大一现象”和“大三现象”开展了一系列的广泛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和人群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性心理干预。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当始终坚持在把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同时为有需要的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档案。除此之外,学校也要为心理健康配备了高素质专注人才,尤其是在音乐治疗方面,学校更是应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工作方法的人性化,从而有效拉近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4]马维东。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63- 64

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篇8

【关键词】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

1 对象和方法

1.2 方法

1.2.1 康教育内容:根据患者的文化、习惯、身体状况和要求制定指导方案。

1.2.1.1 业知识指导:向患者讲解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表现、好发人群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

1.2.1.2 药及遵医行为人教育: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学会自我检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接受正规、系统治疗的重要性。

1.2.1.3 食指导:教导患者均衡饮食的重要性,食用含钙高、低盐、适量蛋白质、足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饮食,每天坚持喝250ml的牛奶。每天坚持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这些都有益于骨量的增加[3]。

1.2.1.4 免跌倒:指导患者及家属尽量保持居家环境的简单、安全,注意家中潜在的危险,如光滑的地板、电线、障碍物等;行走时须留心结冰的面、上不平的石块、台阶等;有平衡障碍者外出用拐杖。

1.2.1.5 动锻炼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更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发挥肌肉对骨质代谢所起的调节促进作用,防止由于肌力不足而导致的跌倒,从而改善症状,增强全身体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运动方式的方式有跑步、步行、爬梯、游泳等,每天运动30-40分钟,每周坚持4天以上。

1.2.1.6 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碳酸饮料及咖啡的摄入,以免骨钙溶出、骨量降低而加重OP。

2 结 果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的认识程度和健康行为明显改善,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到积极配合,一年中,有36人改掉了不喝牛奶的习惯;52人掌握了OP的基础知识,并坚持服药;42人坚持锻炼身体;34人周身疼痛得到改善;

5人改掉抽烟、饮酒的习惯;没有1人发生骨质,骨密度T值恢复正常有3人,有提高的10人,没有下降37人,余10人T值下降,以上数据显示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3 讨 论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8、

[2] 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国内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国内骨质疏松杂志.2002.8⑴:1-7

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生源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我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外部环境影响和学生群体特殊性决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地处惠州惠阳城区这个以个体商业为主的特殊地理环境,毗邻港澳等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卡拉OK歌厅等场所及各种网络污染;再加上自私、拜金、不遵守规则、、吸等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家庭教育的不重视,缺乏爱的关怀,出现早恋、自卑等现象;又或是学校教育中因成绩不理想而被师生冷落,他们长期处于一种压抑、束缚状态中,导致道德情感的严重缺失。于是,各种不良的因素从不同方面、不同渠道在严重侵蚀现在的中职学生。

这些不利环境决定了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学校如果还用过往的一大堆管理规定强制“灌输”给学生,德育管理部门仍沿用“警察式”的监管,必将引起学生群体的高度不满和心理抗拒,加校和学生的对立面,这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开展好形式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来服务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更新德育观念,多渠道、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疏导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建立以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学生科、教研科组、班、团委、学生会为主线;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引领;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探索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建立以“心灵家园――学生心灵的港湾”为主旨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成立“心灵志愿者协会”,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除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课、心理辅导外,学校还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疏导,此举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

每学期初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很好地掌握了学生心理状况,对学生中心理有偏差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排解他们心中因家庭、就业、恋爱等原因产生的心理困惑。

此外,“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成员还积极走出校门,参加各级文艺表演和献爱心活动(如到敬老院献爱心、儿童节慰问、省运会志愿者服务等),培养他们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的精神,并在活动中得到启示、成长。学校每学期对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彰、鼓励。

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评价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全体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如学生对学校管理认可度提高了,学生和教师对立面减少了,后进生比率也在下降。学生呈现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针对个别学生对就业的彷徨心理,心理教师的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

此外,2011年,“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被评为“爱・大家”首届珠江公益节“双千一百”评议活动“千个公益项目”的荣誉称。

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同行的认可。惠州教育局要求我校这一做法在、区推广宣传,吸引了上级领导、专家到我校进行德育转型调研。

初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篇10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健康测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3.1 年龄在5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过敏体质;

1.3.5 严重多处骨折。

1.4 诊断标准

1.4.1 诊断原则

1.4.2 诊断基本手段

骨密度减少以骨矿含量测定和脊柱腰椎X线片,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相结合判断。

1.4.3 诊断标准

骨矿含量诊断标准和峰值骨密度丢失百分率及分级标准(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参照执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以汉族妇女DEXA测量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必要时检测骨质疏松的疗效性指标:(1)相关症状及体征;(2)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3)X线骨质改变:观测腰椎骨正侧位片;(4)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观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或超声骨密度检测仪观测跟骨骨密度。

>M-1SD正常

M-1SD~2SD骨量减少

1.5 调查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合格的调查表,使用双输入法录入Epidata数据库,以确保资料录入的可靠性。并使用Excel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127例。男32例,女95例。年龄(62±11)岁,更小年龄54岁,更大年龄70岁。婚姻:已婚者121例,未婚及离异者4例,丧偶2例。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学29例,中学50例,39例。职业:干部42例,教师6例,医务工作者6例,工人45例,农民22例,其他6例。其中27例已离休或退休。

2.3 SF-36评定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引言

同伴交往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很重要,培养良好同伴交往能力关键是在幼儿园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还有可以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同伴交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手段。但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

幼儿同伴关系的主要理论研究表明,幼儿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心理学家通过对同伴关系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强调儿童在和伙伴们相处中,慢慢学会了谦让、合作和竞争,并从中得到成功的社交经验和失败的社交教训。

本文以“幼儿同伴交往的问题及其指导策略”为题,列出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并剖析幼儿同伴交往问题出现的缘由,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为幼儿家长和教师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幼儿同伴交往的概念界定

(一)同伴交往

在青少年时期,同龄的伙伴们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有着共同语言;其次,青少年希望经过同伴、团体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进而来完善自己。因此,这一时期的同伴交往往往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二)幼儿同伴交往

笔者在这里将同伴交往的年龄范围界定为3-6岁幼儿。幼儿同伴交往是指3-6岁的幼儿与同龄的幼儿通过言语、活动的交流,渐渐和同龄幼儿形成同伴关系,进而进行同伴交往。

好的同伴交往可以增加幼儿的正确行为,可以提高幼儿交往的技能。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3-4岁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平行交往;4-5岁幼儿之间的交往,开始和同伴进行交往,但存在冲突;5-6岁幼儿之间的交往的主题则是合作与。

二、幼儿同伴交往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的心愿就是可以看到幼儿与小伙伴快乐的玩耍。但在幼儿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怎样和同伴进行交往?在什么时机和同伴进行交往?的问题。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不是很好。

(一)幼儿缺乏同伴交往策略

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缺乏交往策略,不能运用正确的交往方式,以至于在同伴交往中和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而且不知如何解决。

例:

吃完午饭,小朋友们开始进行自由活动,我在收拾他们吃完饭的桌子,而小朋友们都开始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做游戏,我看到只有娜娜在左顾右盼地坐着。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她从图书角拿了一本书,然后走向那些正在玩堆积木的小朋友们。她举起手里中的书大声说:“谁让我玩积木,我就让谁看书。”大家都玩的在兴头上,没有一个小朋友理会她。她失望地走开了,又去到表演屋,笑着说:“你们要是和我一起玩,我就把书送给你们!”这时,好多正在表演区玩的小朋友开始说:“我们不信,这是老师的,不是你的,哼!”“你人!”更后,娜娜闷闷不乐地走了。

从娜娜和小朋友单一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交往能力有限,缺乏交往策略,很难加入小伙伴们的游戏,不会利用多种技巧与同伴相处,所以吃了几回“闭门羹”。

(二)幼儿缺少同伴交往机会

许多幼儿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表达、话语少,这样会失去很多同伴交往的机会。而独生子女,就更缺少与同伴一起互动玩耍的机会,难以获得同伴交往的经验,难以增强同伴交往的能力。

例:

晨晨是次上幼儿园,是一个内向的小女生,刚开始会紧张,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很正常。但是时间久了,当小朋友们都熟悉起来了,晨晨还是这样。在区域活动时,小朋友有的在图书角玩,有的在表演区玩,大家都玩的十分开心,晨晨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是看着别的小朋友玩而不参与进去。有时候晨晨常常会看看正在玩的小朋友,再看看老师,好像是想让老师鼓励他一下,加入小朋友的玩耍中。通过和她的妈妈进行交谈,了解到晨晨是独生子女,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家里一个人玩玩具,没有人陪她。而且晨晨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带着,与外界接触的少。

晨晨比较内向,面对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使本就有些内向的她更加沉默寡言。独生子女本就缺少交往机会,而老师没有及时引导鼓励也是一方面的原因,这既难交到自己的好朋友,也难被社交小团体接纳。

(三)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不良行为

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有些幼儿会出现不良行为,没有规则意识,会出现欺负其他小朋友的攻击行为,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的同时没有和平解决,也有侵犯他人的行为。

例:

自由活动时,许多幼儿会聚在桌子旁,玩积木,搭房子、火车轨道等等。小可走到了桌子旁也想要加入,但是被一个小孩拒绝了。小可非常的不高兴,试图推走其中一个小朋友还说:“你玩那么长时间了,让开,该我玩了。”并且又开始与另一个小朋友推搡。其他小朋友看到他如此霸道,都不想和他玩。小可看没人和他玩,就将别人搭好的积木推到,然后把积木从桌上拿走。

看得出小可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蛮横,不讲道理,与小朋友发生冲突也是使用偏激的方式。

(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不良情绪

现代社会到处存在着竞争,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稳定的心态接受挑战,会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在幼儿同伴交往中,我们会看到有的幼儿会突然大哭,有的幼儿自己孤零零地站在旁边。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紧张、失望、害怕等不良情绪,出现退缩行为。

例:

这天中午,吃完午饭,小朋友们便开始自由活动,三五成群的在一起玩,这时,我看到华华自己站在旁边也不加入,其他小朋友都玩的十分开心,可华华却手足无措地不知道该怎么加入,我走过去试图让她加入正在玩的小朋友,说:“华华,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啊。”华华却用全身在抗拒,不愿意加入,并且看起来很害怕,很紧张。

华华十分抗拒加入到同伴玩耍中,可以看出来她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比较紧张、害怕,出现了这些不良情绪。

三、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一)幼儿个人因素

1、幼儿的年龄特征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同伴关系发展也不同。

首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班的幼儿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并不懂得和为他人着想,也不会主动加入同伴游戏或活动,大多是自己进行平行游戏。

例:

自由活动时,小莹自己拿了一堆塑料积木,自己在拼塑料积木,玩得正开心这时,云云走过来,从小莹那一堆塑料积木里拿了三块,准备开始拼着玩,小莹猛地将云云手中的塑料积木抢过来,并且生气地说:“这是我的,你不要动。”说着还伸手打了云云一下,云云哭了起来,老师听到哭声赶了过来,老师告诉小莹,这些塑料积木是大家的,大家都可以玩,听老师讲完,小莹很不情愿的将积木分给了云云一些。

然后是中班,中班的幼儿相比小班的幼儿会比较容易融入到和同伴的游戏中,会在游戏中和同伴一起合作,但缺少交往技能,遇到矛盾时会出现攻击行为,而且中班幼儿喜欢向老师告状让老师帮助解决。

例:

浩浩上中班,是班里出了名的“小魔王”,区域活动时,他不停地走来走去,转来转去,转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自己想玩的玩具,然后,他开始给其他正在游戏的小朋友捣乱,不是嘲笑其他小朋友,就是对别人指指点点。有的小朋友比较内向,不敢说浩浩。这时,一个小男生说:“你走开,离我远点。”浩浩听到后,打了那个小朋友一下,其他的小朋友看到就跑去找老师告状。

更后是大班的幼儿,大班的幼儿相比中班和小班的幼儿更懂得与伙伴和合作,在遇到问题时会协商解决。

例:

吃过下午饭,快要回家了,小朋友们都在自由活动,有的在搭积木,有的在看书,还有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过家家,这时,圆圆走向正在玩飞行棋的小朋友,问:“我可以加入你们吗?”其中一个小朋友说,可以,那你要等一下,我们玩完这一局后你再加入,好吗?圆圆听了点点头,很开心,就在旁边看小朋友们玩,等这一局玩完了,小朋友们让圆圆加入,让圆圆和他们一起玩,大家一起玩得十分开心。

2、不同类型幼儿的性格特征

本文将同伴关系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受欢迎型、被忽视型、被拒绝型。

首先,受欢迎型的幼儿比较活泼开朗,性格外向,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敢于表现自我,并且在与同伴进行交往时会与他人,在与人发生矛盾时不会冲动地解决问题,或者乱发脾气。

然后是被忽视型幼儿,这类幼儿一般比较内向,比较害羞,不善于言谈,也不善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面对他人的攻击一般选择退缩。逃避双向交往,很难让别人注意到他们。

更后是被拒绝型幼儿,这类幼儿的脾气比较急躁,做事比较毛躁,经常是过于活跃,虽然爱说话,敢于表现自我,但是不愿,比较冲动,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或矛盾,并且不会很好地解决矛盾。

3、幼儿的外貌特征

在幼儿时期,外貌是否有吸引力也影响着幼儿的同伴交往。

外貌比较有吸引力的幼儿,往往更容易被同伴所接纳,而他们自己也比较自信,同伴们往往会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并且喜欢和他们一起玩耍。

反之,外貌没有吸引力的幼儿,不太容易被同伴接纳,这类幼儿一部分会表现得比较自卑,不会主动地加入到群体中,所以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比较害羞、紧张;另一部分在同伴交往中则会出现破坏性行为,同伴们对这类幼儿往往给予他们否定的评价。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他们对幼儿的影响十分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可见家庭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1、父母的教养观念

不同的父母,其教育观念也不同。本文将教养方式分为以下三种,权威型、溺爱型、专制型。

首先是权威型的父母,这类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比较温和,可以合理地接受孩子的意见,并用平等开放的态度和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的幼儿会主动和同伴进行交往,出现问题会去独立解决,而且在同伴交往时懂得。

然后是溺爱型父母,这类父母往往给孩子过多的宠爱,在教养时往往感性大于理性,很少限制孩子的行为,有时甚至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也没有严厉地指出,过于放纵孩子,使幼儿缺乏责任感,在与同伴交往时表现得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更后是专制型父母,这类父母是给孩子的关爱少,但是限制多,过分干预孩子,在家庭里比较独断,在孩子面前是绝对权威的,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这样幼儿会变得比较内向,在同伴交往中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比较怯懦,也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交往。

2、亲子关系

若父母和幼儿之间是平等、友好的亲子关系,幼儿在和同伴发生冲突时会去讲道理。

如果是父母很独断而孩子没有自主权和话语权,这样会使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判断的能力,会限制幼儿和同伴交往的时间和机会,同伴交往能力不强。

还有的是,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幼儿在和同伴交往时任性,而且占有欲强,不懂得谦让和,很难被同伴接受。

3、家庭结构

笔者在这里主要提两种家庭结构类型。

种是主干家庭,是指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人所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的人口多,成员次多,这种家庭有好的一方面是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但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在这种家庭中,都会存在隔代亲的现象,当幼儿犯错时,父母会进行批评教育,但在这时,爷爷奶奶会上前阻止或说好话去包庇幼儿,过分保护幼儿。久而久之,每当父母要管教幼儿时,幼儿就会跑去找爷爷奶奶,父母则不能很好的去教育幼儿,幼儿也会变得有恃无恐,骄纵,这很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于同伴进行交往时不懂得谦让,总想让别人去让着他。

第二种是独生子女家庭,在这类家庭成长的孩子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另一部分,比较内向,经常是独来独往。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比较,独生子女的友好行为比非独生子女的少。

4、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在成长中所接触到的个社会。

首先是一个家庭的气氛。幼儿在一个充满欢乐、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会对同伴有礼貌、尊重同伴。紧张的家庭氛围,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对幼儿心理发展也不利,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幼儿会出现两种情况:胆小怯懦或暴力攻击。

然后是一个家庭的传媒环境。现在的幼儿接触的媒介资源十分丰富,并不只是局限于书、报纸和杂志,还有电视机、电脑,通过媒体得到的信息也是多种多样,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方面,比如:在家时幼儿可以通过电视或电脑看动画片和电视剧,丰富幼儿的生活、开阔幼儿的眼界,而且有些动画和电视剧中的形象,具有榜样作用,幼儿可以从中学到有益的内容,有利于幼儿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但是,大众传媒也有不利的一方面,比如:幼儿过分沉迷于电视或电脑之中,减少了与父母和伙伴的互动,不利于幼儿同伴交往。还有,电视或电脑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好的,这其中也会存在暴力的、不良的内容,若幼儿没有判断能力,则会模仿这些不良内容,并且反映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

(三)幼儿园因素

幼儿园因素也是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方面之一。

1、教师的专注素质

幼儿教师作为一名专注人员,专注素质是不可或缺的。专注素质包括教师的道德素养、专注知识和专注技能,社会上总有些人有这样的看法:”幼儿教师嘛,不就是教小孩的,需要什么专注知识嘛,况且小孩什么都不知道,随便讲讲就行了。只要是个人,都能去教小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幼儿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成长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小瞧幼儿教师的专注素质。

可是教师的专注素质在幼儿园里也是参差不齐的,专注素质高的教师,懂得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相关专注知识,懂得为幼儿创造同伴交往机会,当幼儿同伴交往出现问题,也会及时合理地进行指导。但专注素质不高的教师,对幼儿同伴交往往往不重视,忽视了许多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指导,这会导致幼儿在同伴交往时出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

2、师幼关系

在幼儿园里,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对幼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幼儿很依赖老师,老师像幼儿的朋友,也像幼儿的亲人一样,会让幼儿感到亲切和温暖,也会让幼儿慢慢的喜欢上幼儿园。

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幼儿,会让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主动友好,更容易被同伴接纳,可以发现,师幼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同时,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幼儿也起着示范作用,幼儿会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然后去模仿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做榜样。

3、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这两个方面

幼儿园的人文环境是指精神方面的。首先,创造良好的园风和班风有利于促进幼儿同伴交往。

然后,幼儿同伴交往的主题教学活动也是重要的一点,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可以习得交往技巧。

更后,幼儿园的人际环境也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师幼关系是否和谐,幼儿教师之间的是否团结。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也很重要,比如:区域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内的宣传栏,墙面等有没有“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更快乐”这些同伴交往的相关主题。公共环境的创设对幼儿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梯、走廊、活动区角。

四、解决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策略

在前面,笔者论述了幼儿同伴交往问题以及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那接下来笔者将会给出解决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策略。

(一)家长方面

1、改变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首先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理智施爱,面对幼儿的不良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家长在教育幼儿时,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改变过分溺爱、过分干预这些极端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的走出去和同伴交往。

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父母更应该多带孩子走出家去和外界交流,或者多邀请同龄幼儿到家中玩耍,让幼儿逐渐喜欢和同伴玩耍。

其次,当幼儿在同伴交往中遇到问题时,家长要要及时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帮助,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过分干预。

更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专制型的父母应该多和幼儿交流,给幼儿适当的自由,溺爱型的父母不能再过度保护幼儿,要培养幼儿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

2、家长要起到示范作用

父母是幼儿的任老师,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

家长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了解幼儿教育的知识,做一个学习型父母。家长要给幼儿做正确的交往示范,教给幼儿正确的同伴交往技巧。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首先家长要和幼儿有良好的沟通,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幼儿的选择,理解幼儿。在给孩子进行表扬或批评时,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包容,要严慈相济。

家长要知道,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谈话的时候,应减少负面的话语,比如:“你怎么能这样啊”、“你真让我失望”、“你应该…”、“你太笨了,这都不知道”、“不可以…”等等这些带有命令、威胁、责备、这些负面的话语,而且不能一味的只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还要去倾听幼儿的想法,这才可以和幼儿进行良性的交往。

当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问题时,父母要引导幼儿,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不要直接告诉幼儿去怎么做。

4、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间要统一教育思想,坚持教育一致。首先要创建和睦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亲相爱,相互沟通,相互支持,要拥有阳光的心态,要创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教会孩子怎样去爱人、怎样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孩子会变得心地善良、有同情心,也可以学到处理问题的办法。

然后,家长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给孩子做榜样,给孩子积极地影响,教育孩子时,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

更后,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传媒环境,比如,和幼儿一起阅读,给幼儿播放健康有趣的动画片,还有,要减少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鼓励孩子多出去与人交流。

5、做到家园教育一致

家长和老师要多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和在园时的表现是否一致。当老师告知家长,幼儿出现同伴交往问题时,家长要正确地去面对,并且要积极配合老师,做到家园教育一致,共同教育幼儿,这样才不会出现教育偏差,也更有利于幼儿问题的解决和幼儿的成长。

(二)教师方面

1、为幼儿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

在平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好朋友握握手”、“我爱”这类以同伴交往为主题的社会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些可以促进同伴交往游戏,让幼儿参与进去,既可以为幼儿创造同伴交往机会,也可以教育幼儿、引导幼儿,让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交往,出现问题时怎样解决。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同伴交往的情境,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愉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看动画片等勾起幼儿对同伴交往的兴趣,让幼儿愿意主动去和同伴进行交往。比如:中班的一次社会活动“抱一抱”,就是通过抱抱小熊的故事,和抱抱小熊的图片,将幼儿自然而然地引入同伴交往的情境中来。

2、教给幼儿同伴交往技巧

在幼儿同伴交往中,交往策略很重要,运用交往技巧也是幼儿需要学习的。那么,教师需要教幼儿哪些同伴交往技巧呢?教幼儿同伴交往技巧有以下方法:一种是直接呈现,顾名思义就是让幼儿直接接触同伴交往技巧,学会在与人交谈时面带微笑,和同伴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和同伴玩耍时懂得,出现矛盾时,不使用暴力攻击的手段去解决。让幼儿感受到这些同伴交往技巧能够使人快乐。另一种是间接呈现,例如:教师通过一些反面教材,来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更后让幼儿在讨论中,慢慢引出同伴交往的技巧。

在幼儿学习了同伴交往技巧后,教师还要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幼儿去运用。

3、训练幼儿社交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

训练幼儿的社交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去训练幼儿的社交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

首先是认知训练法,针对被拒绝型和不被忽视型幼儿,训练他们怎样加入同伴活动,怎样有效地和同伴进行交流,怎样和同伴等。训练有两步,首先是讲解,结合同伴交往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幼儿去理解情境,并想出方法去解决,教师在这时要给幼儿进行肯定、修改和补充。而后是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协作、冲突等不同的角色游戏,让幼儿对不同的同伴交往情境的认识更加具体。

更后是行为训练法,这个方法包括三步,首先是观察,比如:让被拒绝和被忽视的幼儿观察那些受欢迎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表现。然后是模仿,让被忽视和被拒绝的幼儿模仿那些受欢迎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行为表现,比如:玩具、主动交流、赞扬同伴等。更后是参加游戏,老师组织被拒绝和被忽视的幼儿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让他们表现出曾学到的行为,当幼儿完成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强化和纠正。

4、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要注重环境的创设,比如:幼儿园园内的背景墙、宣传栏可以展示和同伴交往相关的主题图片。在每个班,教师也可以在教定期一次同伴交往相关的环境创设,这些对幼儿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5、家园合作

幼儿园也要多与家长交流,教师可以定期去幼儿家家访,幼儿园也可以制作幼儿成长手册,记录幼儿在幼儿园时的表现,让家长查看,家长和幼儿园一定要保持教育一致。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未来,同伴交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家长和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同伴交往时出现的问题。当幼儿在同伴交往中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幼儿,不让幼儿感到迷茫,可以独立地、正确地使用策略来解决问题,本次对幼儿同伴交往问题及指导策略撰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撰写论文的时候,我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撰写的,关于幼儿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及指导策略上,有些地方还不够全面,所以论文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我会继续对幼儿同伴交往进行观察和了解,对幼儿同伴交往方面的知识进行研读,并且不断地完善和修改论文。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14,32-35

[3]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07,30-36

[4]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2009

[5]李艳菊。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2008

[6]李春丽.5~6岁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解决方式的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2006

[8]陈瑶。幼儿园家访的研究[D]。华东师范,2008

[9]喻小琴。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分析及交往能力培养对策[J]。幼儿教育,2006(5):5-6

[10]丁云。关于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早期教育,2016(5):49-52

[12]孙临美。幼儿与同伴交往策略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6):44-46

[16]王争艳。促进被拒绝和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的三种训练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01):7-12

下载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sbvv。cn/chachong/16333,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亲子关系存在相刑相克吗(了解亲子关系中的潜在矛盾与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属相以及八字,可能会引起相刑相克,这也是为何很多年轻的在交往,或者结婚之前,都会考量对方的八字属相,以此来作为将来婚姻是否和睦的标准。除了夫妻之外,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八字也存在着相刑相克,对此也有人感到不解,若是父母 与子女相克会造成什么后果,应该怎么做呢?

和交往不同,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在父母的心中孩子永远是心中的宝,如果因为八字不合就分开,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大家也不要对这件事感到紧张,如果子女与父母出现了相冲的情况,未必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有人总把破财或者损伤健康等严重的事情联想在一起,其实大可不必。

父母与孩子相克会有什么表现

一、脾气不一样

从一个人的属相以及出生时间,再结其他的因素,比如面相手相等等,是可以窥见出这个人的脾气性格的。父母与孩子相克,更大的可能性就是出现脾气不和,彼此之间沟通交流比较不顺利。尤其在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时候,可能会和父母出现比较大的意见和矛盾,这时候父母往往觉得心力交瘁。

二、三观不同

相冲的两个人在一起,除了脾气性格之外,对待事物的三观和看法都不一样,这也是为何有些父母总是感慨,自己生的孩子一点都不随父母的原因。若是两代人出现了这样的差距,那么将来会很容易为一点点事情而吵架,子女经常冲父母发火,两代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因此而跌低谷。生活中很多父母与子女不想交谈,大概率也是因为八字不和。

三、家中财运不好

父母与子女相克,会造成家中的财运运势变差,老话说家和万事兴,如果一个家庭中总是吵闹风波不断,那么也会影响到财运。按照古老的说法,财神不愿意进入这种吵闹的家庭。而父母与子女若是相克,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纷争和吵闹,不利于家庭财运。

四、父母感情不好

孩子的八字若是与父母相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感情。子女的脾气如果太差,夫妻之间在养育子女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和或者互相责怪的现象,两人在教育子女这件事上往往会产生分歧,进而导致夫妻感情变差。

虽说子女与父母相克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但是大多数都是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只要互相包容还是可以克服的。重点是父母要懂得教育子女,如果意识到八字不和,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有有意识的多沟通交流,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做父母的,切勿仗着长辈的身份对孩子过度严苛或者语言打击,这样更加容易引起孩子的反叛。在该放手的时候就要给孩子自由,如果总是因为担心孩子把他们拴在身边,反而会导致两代人关系更差。

以上关于“子女和父母相刑相克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存在相刑相克吗(了解亲子关系中的潜在矛盾与和谐)”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友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