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简易例子)

adminadmin 个人可随意亲子鉴定吗 2024-03-26 340 0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简易例子)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1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心理健康;影响

一、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的定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在家庭生活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更大的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而亲子间的沟通是父母对孩子产生影响的重要渠道。

亲子沟通是人际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特指父母与子女在观念、情感、行为上的交流与沟通。它包括父母与孩子间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虽然国内对亲子沟通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各研究者对其内涵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二、亲子沟通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亲子沟通对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会以父母为榜样。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利于父母及時发现孩子认知发展特点的变化,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孩子开发潜力和创造性;良好的亲子沟通伴随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这也将使孩子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从而在学习上更有动力,更敢于去探索和认知未知世界。反之,如果亲子沟通常常出现问题,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疏远,可能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忽视或者期望过高,这将会影响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亲子沟通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亲子沟通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

儿童人格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更关键的几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所以,家庭中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亲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对儿童以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个人的人格之核心部分或基本结构,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更初几年里大体上定型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亲子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谐、民主、轻松的亲子沟通模式,将使孩子形成较为平和而乐观的心境,反之,紧张、焦虑的沟通模式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养成多疑、猜忌、敏感的性格。良好的亲子沟通使父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能更深刻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三、几种常见的亲子沟通模式

只有掌握好的亲子沟通策略,才能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积极轻松的家庭氛围。目前比较常见的亲子沟通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专制型亲子沟通模式

在这种亲子沟通中,父母总要筑起绝对权威,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绝不允许儿女反对或拒绝,也不管自己是对还是错,甚至错了也不允许儿女反驳。如果孩子敢反驳的话,他甚至会责罚孩子。在这种沟通中,孩子习得的是蛮横,以强凌弱,固执刻板或软弱,妥协,无原则,自卑,胆怯的人格。

(二)冷漠型的亲子沟通模式

在这种亲子沟通中,父母爱自己胜过爱子女,因此在沟通中反应冷淡,对儿女爱理不理,对儿女的成就或失误也是满不在乎,或不十分注意。这种沟通是更不负责任和消极的亲子沟通模式。这种沟通模式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会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甚至厌恶生活,自暴自弃,严重的会造成人格的扭曲,分裂,甚至走极端。

(三)溺爱型亲子沟通模式

与冷漠型相反,在这种亲子关系中,父母爱自己的子女胜过爱自己,因此在沟通中几乎是事事依着子女,甚至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这种过分的溺爱沟通的结果是容易使个体形成一种自私,不懂得关心别人,过分注重自己的性格,他们会缺乏自理能力,常常高傲,但在遭受挫折之后,却又会很快地变得自卑起来。

(四)民主型亲子沟通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父母非常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交流沟通中非常注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和孩子像朋友一般玩耍,沟通。但同时也不失作为父母的权威,能用温柔而坚定的沟通技巧来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并善于以身作则,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这种沟通中,孩子会热爱生活,善于交际,关心和帮助别人,善于创新,为人有个性又不失规矩,有自信又能自省。

四、改善亲子沟通的几种有效策略

我们相信,每对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都渴望能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然而很多时候,爱在说出口的那一刻,常常变了味。爱很重要,然而,爱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只有当父母真正掌握了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时,爱才能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否则孩子的心理健康将受到影响。

(一)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果他们的情绪不好,可能也表現不好,如果我们要帮助孩子拥有好的情绪,首先要在亲子沟通中接纳和尊重他们的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被否定,他们会容易失去勇气,只有当情绪得到认同和接受时,他们才会受到鼓舞,从而继续努力。有时候,父母们可以用简单的一两个字来表示对孩子情绪的认同,如“嗯”“哦”“这样啊”“我明白”等,有时候,也可以给予孩子一些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幻想,如“要是老师不布置抄写作业就好了”等,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此刻的感受。

(二)讲述孩子愿意接受的语言

父母能给孩子的更珍贵的礼物就是让他们积极地看待自己,父母教育孩子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仁爱而坚强的人。有效的亲子沟通能帮助我们从精神上给予孩子物质上不能给予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讲述那些孩子们愿意接受的语言,这样的沟通才有效。例如,我们可以描述我们的所见所闻以及我们自己的感受,不要去评价孩子的性格能力,不要仅仅只是夸奖孩子“好”或“真棒”等。

(三)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愤怒

参考文献:

[1]林建。论亲子关系在儿童人格成长中的重要作用[J]。黑河学刊,2010年07期。

[2]胡雁波。试论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3期。

[3]贺银才。浅谈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西师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6]修巧燕。家庭中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2

1、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家庭教育的结构在逐步变化,家庭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在转变。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功利的家庭教育观曾经在生家庭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以功利家庭教育观指导的生家庭教育有以下特点: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在家庭教育的形式方面,注重成人辅导、轻生自学,注重批评处罚、轻实践锻炼;在家庭教育目标方面,注重智育、轻德育及生个性发展。功利的家庭教育观注重单向的家庭教育对生的影响,逐渐发展为实践的家庭教育观,即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为指导的,通过实践活动,对生的家庭教育施加影响的方式。实践的家庭教育观注重生家庭教育过程的变化,以及生的全面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以及家庭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2、家庭结构的变化。

3、网络时代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时代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首先,对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子关系的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传统的权威关系逐渐消失,被民主交流、平等对话、“朋友式”的亲子交往方式所取代。而这种新型的亲子关系决定了生家庭教育的质量,是构建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其次,对家庭教育目标的影响。受传统的功利家庭教育观的影响,重视对子女学业方面,即是一种“外部目标”,而网络时代的教育目标更加强调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积极追求创新成为网络时代家庭教育追求的目标,即是一种“内部目标”。更后,教育主体的转变。网络时代的到来可以为生自我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生借助网络,使得自我发展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心理素养逐渐加强。外在教育只有转变为自我教育,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二、新时期生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

虽然目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高校、家庭的重视,但家庭教育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一方面,我国高校受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长期都实行封闭办学、封闭管理,很少与生家庭取得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扩招后,高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才逐渐增多,但仍有许多高校没有认识到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生家庭教育纳入生思想教育体系,没有充分认识到生家庭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许多家长认为子女上了,完成了升学任务,已经长大成人,就逐渐放松了家庭教育,忽视了生家庭教育的价值。

2、高校与家庭沟通不畅、互动不足。

目前,高校与生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首先,高校与家长联系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与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可能像中小学阶段的教师家访、家长会那样,让家长定期了解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因为高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极为不便,很难实现。其次,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学校较远,家长去学校看望子女的机会较少,即使去学校看望子女,也只是短暂的停留,很难与高校院系领导、辅导员或者班联系。而学校也未能建立一个生家长联系机构,不便于生家长与高校的沟通。更后,高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等学生出现问题,如违反校纪校规、出现身体或心理问题时,学校才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并不能事先知情,没有能力阻止事情的发生。高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障碍,导致了家长对子女情况了解的片面性,对家庭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

3、生自身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

部分生认为自己顺利考入,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不再需要家长的教育,不再愿意接受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对于那些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家庭,子女就更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另外,由于部分生对自由、独立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自己已经成年,摆脱家庭、父母的束缚便是自由和独立的标志,所以对家庭教育盲目排斥。生出现的这种盲目排斥家庭教育的态度,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4、生家庭教育理论还不成熟。

生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指导,只有科学、系统的生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才能使生家庭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然而,目前生家庭教育的理论方面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需要。

三、新时期强化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1、重视生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2、采用多种沟通渠道、建立长效互动沟通。

3、提高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生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3

一、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亲子关系的涵义。

亲子关系是保护下的血缘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父母与亲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儿童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次的人际交往关系,更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教育,青少年期亲子关系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家庭其他关系及家庭的幸福及稳固程度,进而成为影响社会的安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依存于亲子关系处于何种状态。

二、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类型与现状

(一)亲子关系的类型。

(二)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现状。

在各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人们思想的分化越来越表现出多极形式,道德判断正处于一个质的分化时期,少年儿童社会化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亲子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家庭结构变化,亲子互动发生改变。

当前,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是城独生子女家庭的典型模式,与非独生子女的核心家庭和几代同堂的主干家庭相比,其具有更基本、更简单及无重复的特点。亲子互动成为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加重了相互之间的心理依恋。一方面对孩子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过大,期望过高,家长与孩子交流大都首先关心的是学习方面的事情,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这很自然就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而实际上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是由于不良的亲子关系造成的。另一方面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强化,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孩子正确的角色认识,使其难以接受父母的正面教育,也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2、传媒时代的到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亲子关系淡漠。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媒介以空前的速度大量进入家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电子媒介广泛地进入家庭,削弱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国内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表明,尽管有96.5%的孩子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与父母谈话,而实际上亲子之间“经常谈话”的仅为50.8%;而且77.9%是就事论事地谈孩子的“学习”问题。难怪同一调查显示,认为“爸爸很理解我”和“妈妈很理解我”“非常符合”自己情况的仅为36.6%和48.2%,都没有超过半数。而在孩子谈到更烦恼的事情中,涉及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高达32%。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家庭中亲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3、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儿童的自主意识增强。通过电子媒介,孩子迅速了解了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知识面,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家长了解得更多,他们往往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现代的少年儿童已经不再是封闭、保守的社会状态下顺从听话的孩子,他们通过耳闻目睹和各种媒介了解了许多社会现象,也了解了自身权益。在家庭中家长说了算的传统已经不被现代的孩子所接受,他们渴求与父辈之间的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在从传统到现代的更替中,亲子关系的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心理上相互理解是当今亲子关系的主流。

素质教育是以个体尽可能充分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一种现代化国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重要的前提条件,父母的影响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而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家庭教育要把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摆在首位,并作为主线一以贯之。

三、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转变观念,平等相处。

(二)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在树立正确的亲子交往观念之后,家长和子女之间还必须有一定的沟通时间作保证。人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是由人们之间的沟通的多少来决定的,要形成密切的关系,就必须用较多的时间沟通。父母不能以工作繁忙或孩子功课紧张,怕影响孩子学习等理由减少甚至不与孩子沟通交流。因为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必须消除或尽量减少由于代际差异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做到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在各种问题的看法、性格、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方面求同存异,相互主动协调代际关系。

(三)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专家研究发现,子女情感上的忽视多半是由于父母亲的情绪不稳定或心理不健全。在家庭中亲子间的情绪往往是更难自控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充满成功的期盼和严重压力的父母往往把委屈和不满向孩子和亲人宣泄。处于更年期的父母的情绪常常不稳定,青少年具有思维的独立性,然而较片面,情绪处于疾风怒涛的状态,希望摆脱父母的管教,渴望独立,亲子矛盾冲突,处于“亲子关系危机期”。当孩子顶撞父母,或使父母失望、束手无策时,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或冷漠或粗暴,这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父母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一要更新自己陈旧的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二要学习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一系列方法。

(四)改变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状,重视发挥父亲的教子作用。

据了解,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角色观念的影响及现实社会竞争激烈,父亲感到工作、挣钱的重要与紧张,并对父亲教育子女的作用缺乏认识,将教育子女的事全推给母亲,或是以父亲应充当“严父”,即采取板着面孔教育子女的教育方式,无视孩子的人格,导致孩子疏远父亲,父亲由此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权利。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4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家庭结构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不仅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气氛,而且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行为问题等,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因此,亲子关系一直是家庭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心理学、社会学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亲子关系的涵义。

亲子关系是保护下的血缘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父母与亲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儿童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次的人际交往关系,更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教育,青少年期亲子关系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家庭其他关系及家庭的幸福及稳固程度,进而成为影响社会的安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依存于亲子关系处于何种状态。

二、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类型与现状

(一)亲子关系的类型。

调查研究表明,民主型的亲自关系是青少年良好的亲子关系。从教育理论说,它是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父母与子女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民主型家庭的子女具有安全感、健康、外向,具有创造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强等特点,这也与我们当代迅猛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现状。

在各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人们思想的分化越来越表现出多极形式,道德判断正处于一个质的分化时期,少年儿童社会化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亲子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家庭结构变化,亲子互动发生改变。

当前,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是城独生子女家庭的典型模式,与非独生子女的核心家庭和几代同堂的主干家庭相比,其具有更基本、更简单及无重复的特点。亲子互动成为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加重了相互之间的心理依恋。一方面对孩子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过大,期望过高,家长与孩子交流大都首先关心的是学习方面的事情,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这很自然就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而实际上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是由于不良的亲子关系造成的。另一方面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强化,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孩子正确的角色认识,使其难以接受父母的正面教育,也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2、传媒时代的到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亲子关系淡漠。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媒介以空前的速度大量进入家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电子媒介广泛地进入家庭,削弱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国内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表明,尽管有96.5%的孩子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与父母谈话,而实际上亲子之间“经常谈话”的仅为50.8%;而且77.9%是就事论事地谈孩子的“学习”问题。难怪同一调查显示,认为“爸爸很理解我”和“妈妈很理解我”“非常符合”自己情况的仅为36.6%和48.2%,都没有超过半数。而在孩子谈到更烦恼的事情中,涉及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高达32%。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家庭中亲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3、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儿童的自主意识增强。通过电子媒介,孩子迅速了解了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知识面,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家长了解得更多,他们往往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现代的少年儿童已经不再是封闭、保守的社会状态下顺从听话的孩子,他们通过耳闻目睹和各种媒介了解了许多社会现象,也了解了自身权益。在家庭中家长说了算的传统已经不被现代的孩子所接受,他们渴求与父辈之间的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在从传统到现代的更替中,亲子关系的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心理上相互理解是当今亲子关系的主流。

素质教育是以个体尽可能充分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一种现代化国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重要的前提条件,父母的影响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而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家庭教育要把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摆在首位,并作为主线一以贯之。

三、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转变观念,平等相处。

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向的静态关系。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血缘关系上形成的自然角色关系,另一种是在后天交往中形成的家庭社会角色关系。自然角色是天然形成的,不可改变的。但家庭社会角色则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父母与孩子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决定了各自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也规定了互相对待的态度。

首先,由于亲子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就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在很多父母和孩子的眼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可改变的,使得许多人从不认真思考亲子关系有何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问题。其次,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是长者,在一定时期内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及各种能力远远超过孩子,在认知性的交往中占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很多父母在子女早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帮助、管理、指导等支配性的地位,再加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把孩子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凡事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过分要求孩子,过分保护孩子。再者,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成长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对于父母交往的方式、内容等也有不同的需求,常年一贯地采用同一种教养态度和方式,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得亲子之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疏离、不信任或畏惧,甚至矛盾冲突等。

(二)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在树立正确的亲子交往观念之后,家长和子女之间还必须有一定的沟通时间作保证。人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是由人们之间的沟通的多少来决定的,要形成密切的关系,就必须用较多的时间沟通。父母不能以工作繁忙或孩子功课紧张,怕影响孩子学习等理由减少甚至不与孩子沟通交流。因为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必须消除或尽量减少由于代际差异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做到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在各种问题的看法、性格、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方面求同存异,相互主动协调代际关系。

(三)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专家研究发现,子女情感上的忽视多半是由于父母亲的情绪不稳定或心理不健全。在家庭中亲子间的情绪往往是更难自控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充满成功的期盼和严重压力的父母往往把委屈和不满向孩子和亲人宣泄。处于更年期的父母的情绪常常不稳定,青少年具有思维的独立性,然而较片面,情绪处于疾风怒涛的状态,希望摆脱父母的管教,渴望独立,亲子矛盾冲突,处于“亲子关系危机期”。当孩子顶撞父母,或使父母失望、束手无策时,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或冷漠或粗暴,这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父母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一要更新自己陈旧的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二要学习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一系列方法。

(四)改变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状,重视发挥父亲的教子作用。

据了解,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角色观念的影响及现实社会竞争激烈,父亲感到工作、挣钱的重要与紧张,并对父亲教育子女的作用缺乏认识,将教育子女的事全推给母亲,或是以父亲应充当“严父”,即采取板着面孔教育子女的教育方式,无视孩子的人格,导致孩子疏远父亲,父亲由此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权利。

(五)建设良好亲子关系,既要发挥父母的关键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青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绝不可忽视发挥青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生态学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引入,研究者已认识到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参考文献:

[4]雷历,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0、(6)。

[5]唐利平,风笑天。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现状与评价[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

[6]付明弘,。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J]。云南师范学报,2002、(3),3,2、

[7]李丹。浅谈新形势下的亲子关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4),7,2、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5

〔关键词〕亲子心理课堂;亲子互动;小学心理

〔中图分类〕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1671-2684(2009)4-016-03

笔者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典型的“三结合”地带,学生群体与家长群体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004年学校开展了家长教育心理与行为方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对各类型家长的教育心理进行了一些调查与研究,分析了他们的教育行为与心理状态的联系,以指导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研究发现,家长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为了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及其二者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2005年9月学校提出了“亲子心理课堂”这一设想,把家长请入学生的心理课堂,也把学生请入家长的心理课堂,通过亲子互动等多种形式把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课堂结合起来。亲子心理教育的独特与创新之处,就是把家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为一体,在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又完善了家庭教育的指导体系,更满足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

一、“亲子心理课堂”实施情况

(一)实验对象

由于处于初步的研究阶段,暂时选择四~六年级进行研究。

(二)课堂主题的选择

亲子心理课堂,是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结合起来。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既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又要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因此,亲子心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选择: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设计;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实际与家庭教育特点来确定。

1、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课本内容确定

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都有一册心理健康教育课本,每册有十节课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系统性与连续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某个教育序列或某一课内容设计成亲子心理课堂的模式来上。例如,五年级上册有一个教育序列是“教会孩子与父母沟通”,我们据此设计了爸爸妈妈,让我们彼此理解这个亲子心理课堂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营造坦诚、和谐、开放的活动氛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误解,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能够向父母释放自己的心情,善于表达感情。同时也指导家长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法,理解孩子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2、结合家长与学生实际确定主题

3、课堂主题的灵活运用

(三)课堂关键在于亲子互动引导

在心理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说出心里话,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而在亲子心理课堂中,由于家长与学生在一起,学生或家长有可能会有所顾忌而不能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因此,如何打消学生与家长的顾虑,在课堂上表达真情实感以增进亲子间的互动,是提高亲子心理课堂效果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与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例如,在高年级孝顺这一课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讲讲自己在孝顺父母方面做得怎样,也请家长评价一下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与家长都不太愿意发言。教师这时适当指出积极的交流有助于加深亲子间的了解,改善彼此的关系。随后家长与学生逐渐活跃起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课堂效果非常好,部分学生与家长在课堂上就流下了眼泪,甚至是抱头痛哭。这良好的效果少不了教师的巧妙引导。

(四)亲子心理课堂的延伸

在开展亲子心理课堂模式的尝试中,学生和家长在教师的引导下面对面交流,的确对改善亲子关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中,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外,还把家庭教育指导渗透其中,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引导。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些时候并不适合让家长与学生直接沟通,特别是就孩子的某些问题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不应该让孩子参与。但这种指导又是必须的。考虑到这些,我们为亲子心理课堂延伸了小组指导与专题指导两种形式。

1、小组指导

2、专题指导

专题指导主要是根据学生或家长中的某个普遍问题或现象,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指导为内容的专题讲座。一般以年级为单位,围绕该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或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指导家长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专题指导一般是在相应的亲子心理课堂之后,一般模式是“家长代表发言――教师(专家)作报告――解答家长提问――实践体验”。

(五)加强课后效果的跟踪巩固

亲子心理课堂,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家长的学习与家庭教育指导仅靠一节课是不能完成的。心理课堂之后,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否得到改善,家长是否按照教师的指导来做,效果如何,这在课堂上是不可能知道的。因此,我们除了做好课堂上的指导,还加强课后的效果跟踪,巩固教育效果。

例如,在孝顺这节课后,教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每天至少做一件自己认为更能体现对长辈孝顺的事情。作业是布置了,但学生有没有做到?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感受如何呢?为做好这个跟踪,教师设计了反馈表,要求学生把每天所做的事情、自己的感想、家长的评价等内容记录下来,两个星期后交回。这样,教师就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实施情况,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再作相应的个别指导了。

“亲子心理课堂”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我们正是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根据家长的教育实际和需要来开展这些活动的。学生家长虽然在子女教育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念得以改变,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让家长掌握教育方法,就能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二、具体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一)巩固成效

二是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得到提高。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家长对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逐渐丰富,家庭教育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以前存在粗暴教育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许多家长都能按照教师教的方法,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四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得到了正确的引导。通过亲子心理课堂,学生的一些行为在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下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例如,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本来没有经受过什么大的挫折,挫折承受力比较差,小小的挫折都会有明显的过分情绪或失常行为表现,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通过挫折,你经受得起吗这一课堂,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而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进行类似的情境挫折教育,有效地让这些学生认识成功中的挫折因素,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二)把脉实施中的问题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花的时间比较多。单从课堂上的教学来看,并不能体现亲子心理课堂的效果,必须结合课后的效果追踪巩固。而这要求教师花费不少的时间与精力,如果还要开展小组指导或专家讲座的话,再进行效果跟踪,教师的工作压力就会很大,难以完成任务。其次,在亲子心理课堂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家长请到课堂上来,只能是一部分。这一部分家长应该请哪些,教师有时难以掌握,因此有时会造成真正需要参与的家长没有被邀请到。再次就是邀请参与的家长难以保证出席率。亲子心理课堂不同于家长会,有时会有部分家长缺席,这就使教育与指导的效果无法按计划达成了。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范文6

关键字:亲子沟通中小学生家庭

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为了生活而忙于工作,致使他们越来越脱离家庭,无暇顾及家中孩子。然而,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心、帮助和理解,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种被需要和难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使亲子沟通问题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和谐家庭、 5、在亲子沟通中,多数家长和孩子都会主动与对方沟通。

6、三分之二以上的父母与孩子对目前的亲子沟通持满意态度。

7、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孩子所处的地位对沟通有较大影响。

亲子沟通的影响因素

(一)、父母的教育程度对亲子沟通

有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高的父母与中小学生的沟通会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知道怎么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而不是一味的去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标准,会比较体谅孩子的思想,能够与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交流氛围,从而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交流。

(三)、孩子年龄对亲子沟通有影响

在年龄方面,研究发现中小学生随着年纪的增长,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效果有所提升,但是沟通的开放性却有所降低,与父母的多数冲突也随着年级升高而变得尖锐和突出。另外,在青春中期中小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因为更多的涉及到沟通中父母对中小学生的行为约束,以及课外活动和异往等方面,加上中小学生又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凡事都会有逆反心理,这样就更加加剧了亲子沟通困难性。

(四)、家庭环境对亲子沟通有影响(是否单亲、父母关系)

1.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

研究表明,往往在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子女能够更为直接、开放、充满耐心地讨论相互之间的分歧,较少出现沟通的困难和问题,并且亲子沟通和相互间的关系会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沟通问题也能够更好的向良性循环发展。相反地,在敌意、强制的家庭环境中,亲子之间在沟通时,经常相互抱怨、缺乏耐心,对冲

突经常采取回避态度,从而亲子沟通难度加大,问题增多,形成恶性循环。

2.父母能否抽出时间来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有些家庭里面,父母长期奔波在外,没有时间能够与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好好聊一下彼此更近的事情,造成父母与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再来进行沟通就会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经常在一起的家庭,彼此都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够了解,从而沟通起来就比较容易。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久,平时沟通比较少的家庭因为都不懂彼此心里的真正想法,也就不愿意再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所以在沟通方面会越来越困难。而平时多一些沟通时间的家庭因为彼此都有更多的了解,彼此也没有什么刻意隐瞒的事情,从而沟通起来更加容易,更加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3.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对亲子沟通具有很多的影响

家庭里面有一个和谐的氛围是很重要的,这就主要表现在父母之间的关系上面,父母感情好对孩子也是一个内在的激励作用。

父母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对孩子更大的关心,这也就使得孩子能够拥有更加健全的心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亲子沟通的顺利进行。然而父母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无疑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不仅仅是日常生活方面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身心上、心灵上的伤害。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天真单纯孩子的性格,使得他们变得孤僻、沉默、消极,这样就很难的再来进行亲子沟通了。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中小学生时期的个体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对父母的脱离感增强,越来越不满意父母的管束,而这时父母如果没有意识到子女心理上的变化,没有及时调整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亲子沟通障碍和冲突的发生。亲子沟通状况的不尽如人意和冲突的普发性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期亲子沟通的研究,探寻有效亲子沟通的实现途径。而我们对中小学生和父母之间沟通的研究,可以为父母提供有效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使父母和中小学生学会互相沟通,这样才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效果,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从父母的角

度构建良好的亲子沟通

(一)、亲子沟通是父母给予中小学生心理支持的重要途径。

(二)、亲子沟通可以让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构建良好的亲子沟通虽是父母占主导,但主要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在相互沟通中受到教育,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中小学生要学会孩子与人沟通,要养成与人沟通的习惯。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双方沟通、理解、谅解的结果,也是亲子双方沟通能力的体现,与亲子关系密切联系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都需要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这样就更加需要以亲子沟通作为基础,从而让孩子能够与外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改善亲子沟通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形成密切的亲子关系。

(二)、父母与孩子相互了解并融入对方的生活。

的活动,培养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另外,父母也可以主动带孩子参加一些像“家庭夏令营”之类的家庭团体活动。

(三)、家庭氛围对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如果父母之间关系和睦,且能够开明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性格会受到良好的培养,并将终生受益。和谐、民主、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样轻松的家庭气氛中,中小学生容易形成乐观而平和的心境,能与他人友善而积极地相处。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能使亲子沟通愈加顺畅,也能使沟通更加愉悦。反之,在紧张、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中,中小学生没有安全感、缺乏信任感,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导致其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容易形成多疑、猜忌的性格,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

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呢?

首先,父母应加强自身的修养。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的道德文化修养水平影响家庭气氛,进而影响亲子关系。道德文化素养高的父母,更能够体谅、尊重家人,能客观地处理一些矛盾,易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道德文化素养比较低的父母,不能够很好的体谅孩子的心情,只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却丝毫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这样就使得孩子产生了敌对心理,沟通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反而愈演愈烈,更后闹得不欢而散。

其次,夫妻间应积极沟通。夫妻之间的和睦程度是影响家庭气氛的关键因素。如果夫妻之间关系不和、沟通不佳、意见分歧,势必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孩子也就很难去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因此,夫妻间应加强沟通、经常交流,共同创建良好的夫妻关系,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努力优化生活环境。对社区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民的孩子,其心理发展会受到阻碍,进而抑制他们的发展潜能。相反,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将来往往会成为佼佼者。所以父母应该努力创造美好的家庭环境,优化孩子的生存条件,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亲子沟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又关系着社会

和家庭的和谐稳定。而目前亲子沟通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思考和构建新型亲子沟通方式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亲子沟通还不尽人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社会变革的脚步加快、社会的发展,亲子沟通不断涌现新的情况。因此,对亲子沟通的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要不断改进,为亲子沟通提供依据和方法,进而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的进步。

这次我们本着“快乐服务、激情工作、严谨治学、回馈社会”的宗旨,尽我们更大的努力来对武汉多个社区进行社会调研活动,也许我们的调查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符合社会现实。希望我们的调研能够对改善亲子沟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2)胡悦。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d】。哈尔滨工程,2007

(3)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01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例子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简易例子)

首先,薛梅老师参加讲座的家长朋友们讲到此次讲座的目的:通过引导家长学习知识,形成学做家长、学会成长的意识。接着,她以父母终身“无证上岗”趣味语言引入讲座,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孩子的成长分为五个阶段。这个环节旨在让家长明白: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家长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能只是一味去想着改变孩子。

接下来的“撕纸游戏”活动环节,薛梅老师首先让家长闭着眼睛听着她的指示撕纸,结果撕出来的纸形状五花八门,接着由助教老师做示范,家长根据示范和交流,一步一步去做,纸的形状得到了统一。薛老师自然而然地引出话题,次撕纸毫无反馈,是无效沟通,第二次大家共同参与,则是有效沟通。家长积极发言举出无效沟通的例子:父母拼命讲道理,孩子无动于衷;孩子老是和家长对着干……原来家长们都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一是家长过于主观;二是家长对孩子更多的是批评、指责、命令、打击等等。

薛梅老师指出:家长与孩子之间很多时候是无效沟通,只有有效沟通,才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什么是有效沟通呢?——是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薛老师随即跟家长们了几个有效沟通的技巧:一是录像机式说话;二是运用正向的语言;三是有解决的方法。

整个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通,家长们全程积极参与,会场气氛非常热烈。兴文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王丽老师对家长们的到来表示感谢,也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的例子和方法。家长们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参与亲子专题教育的机会。

香山中学家庭教育中心自建立以来,秉承初心,从学校到社区,一步一步坚定地践行使命。下一步,家庭教育中心还将充分发挥作用,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活动,与家长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杨乐)

一、亲子关系定义:

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

三、亲子关系的影响力:

1、对语言发展之影响(语言的发展更多收益于母亲)

2、对人格形成之影响(家庭失和协造成幼儿口吃、紧张、易怒,长大后有神经官能症和少年犯罪)

3、对社会人际关系之影响(良好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欣赏、被接受,奠定了孩子与他人之间良好的适应基础,家庭冷淡、无爱的孩子长大后不易相信别人,不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亲子关系发展分期:

1、 生理共生期(自怀胎到婴儿出生三个月)只满足基本需求,对人无差别反应。运用信行为维持与照顾者的亲近关系

2、 萌芽时期(自3个月~6个月)有选择的社会反应行为。对人物进行定位和表现信行为。对母亲或代理母亲职责的人表现出自发性的喜悦情绪和与众不同的依附。

3、 稳定时期(6个月~8个月)开始对一个或几个人的固定信作出反应,对始终照顾自己抚育照料的父母亲明显的表现与众不同的依附行为。A反应集中熟悉的特定对象。B寻求与依俯对象的身体亲近。

4、 进展时期

a、 婴儿后期的亲子关系(8个月~1岁):懂得否定,例:推开奶瓶表示不要,此时期表现为主动、积极、亲密的亲子关系

b、幼儿期的亲子关系(1岁~6岁):3岁是关键期,表现出分离焦虑,依附母亲。

c、儿童期的亲子关系(6岁~12岁):不再以父母给予为主,接受社会环境。

d、青年期的亲子关系(12岁~20岁):重新省悟亲子关系之依附结构,改变依附表征,是能扩展爱他人能力的更佳阶段。

五、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1、教养态度:权威专制型、自由放任型、民主权威型

2、学会沟通方法

3、掌握奖惩策略

六、亲子沟通的方法:

1、 类型:权威式亲子沟通溺爱式亲子沟通和谐式亲子沟通:说服、资讯提供、谈心(宣泄作用)、谈天(常用)

2、亲子沟通需以爱为基础

3、如何营造亲子关系

(1)提供舒适的外在条件良好沟的环境

(2)提供能促进、培养和保持子女情绪平衡所需通的建议:

(3)帮助孩子发展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全的自尊

(4)示范并教导孩子做决定、选择、评判和解决问题的方

(5)以言教和身教引导儿童的道德发展

(6)当孩子学着克服生活中的情绪难关时,给与绝对的支持

(7)协助孩子的群体适应、人际关系

(8)帮助孩子表达他内在的创造力,让他的潜能尽量发挥

4、鼓励幼儿的原则:

(1)多赞美鼓励,不要吝惜奖励孩子

(2)奖励的内容和其受奖励的行为相符

(3)奖励要在好行为发生后立即施行,才有效果

(4)奖励不要主太滥,要通过竞争才有意义

(5)多用精神或社会的的奖励,少用物质奖励

(6)口头赞美的语句要具体

(7)奖励要由外控逐渐引为内控,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8)不要错用奖励,要针对好的行为

5、惩罚的原则:

(1)惩罚并不等于体罚(动手、凶狠表情另幼儿生畏,也容易让幼儿模仿,成为暴力型的孩子)

(2)要在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实施

(3)惩罚的方式要公平,前后力求一致(同样的行为应有相同的后果)

(4)对幼儿的惩罚可以用取消某些他们视为重要东西的方式

(5)不要拿生命有关的事项来惩罚

(6)惩罚孩子要让孩子明白你喜欢他,只是不喜欢他的不良行为,把人和事分开

(7)惩罚应配合口头说明,让孩子明白自己被罚的原因

(8)惩罚孩子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要羞辱、贬损孩子,不要做超出其年龄的要求

七、 正确经营亲子关系:

1、用心去探讨孩子的问题所在,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状态

2、父母或祖父母的教养态度要力求一致,不要让孩子无所适从

3、给孩子清楚的爱,明白的指示,不要吝惜给予奖励

4、教孩子包容,体谅之前,自己先要表现包容与体谅

5、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弹性空间,有弹性才能使亲子关系持久

6、教导孩子要“协助”,而不是“代替”或“抢功”

7、不要把孩子当作父母的“所有物,随意指挥

8、提供孩子快乐成长的环境不在物质而在精神

9、与孩子共定规则,让孩子有规则可遵循

10、做子女的良好模范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条件

编者按:更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三个初三孩子的家庭在升学、留学过程中的选择与哀欢,成为一面映照世间万象的反光镜,反映出我们内心更深处的价值观,引发了关于教育、亲子关系、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讨论。

■父母如果能经常换位思考,就能对孩子更加宽容和理解,保证亲子关系是和谐的。

■父母要拓宽自己的精神世界,心灵要随着孩子成长,充满信心和希望地看待生活。

■让孩子看到父母之间真实的关系,既有分歧也有包容,这是一种良性的交流互动。

儿子,你一定要知道,妈妈对你更大的希望,就是你要平安而且快乐,这样,不管你是否有世俗意义上的成绩,妈妈都已经充满感激。

人生有很多种方式,有的人只记得拼命努力而忘了耕耘心田,有的人会随波逐流甘于平庸。确实,在国内几千年儒家文化传承下,强调为民族、为国家做大事的理念渗透在整个教育体系里。但我们还有逍遥游的庄子,真正有境界的人,应该把入世和出世完美地结合起来。入世就是为人民做事,出世就是心灵深处有一种淡然,而不是消极遁世。

如果你能在人生里找到意义,对自己的生活有担当,你首先就会宽容,充满爱,有责任感,愿意帮助别人,为社会做自己能做的事,这样就会有快乐感。在这个基础上,你愿意做什么都可以,在海边唱歌,周游世界,还是朝九晚五去上班,你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

妈妈这样祝福你,不用在意世间所谓的成功和杰出这些定义,只要对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妈妈就由衷地为你自豪和骄傲。

孩子反叛不是因为不爱父母了

我有一个14岁的儿子和一个10岁的女儿,与剧中孩子的年龄差不多。孩子长大了,进入青春期,是自然生长的规律。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像甜蜜共生的婴儿期的样子,也与对父母非常依赖的幼儿期不同,他们要形成自己的人格,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一定会以一定程度的“反叛”来脱离父母的限制,去实现自我。所以,青春期总会表现出父母眼中的各种形式的“叛逆”。

我想父母应该首先充分地理解这一点:他们反叛,不是因为不爱你们了,而是因为他要完成自我的独立,这是人生进程中的必然阶段。如果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注意到他们身体在疯长,心灵在极度渴望自由,就能觉察他们是多么希望长大,希望做自己。虽然直接表现出来的可能是对父母权威的挑战和抗争。这时候父母应该更多地换位思考,回忆一下自己的青春期,是不是也跟父母有许多摩擦,心里也有很多困惑和不满?父母如果能经常换位思考,就能对孩子更加宽容和理解,保证你们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我觉得家庭中,首先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然后才能谈到教育,亲子关系永远是位的。

剧中琴琴、朵朵和小宇这三个孩子都还好,都不是特别“叛逆”,因为剧中我们选择的原生家庭都是充满爱的。虽然各自爱的方式不一样,但是这些父母对孩子展现出来的爱与关心,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

在国外,即便父母是教育专家,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他们也要选择接受培训,去听课、去学习研讨。咱们国家这方面做得好像还不够,希望能增加针对父母的课程。父母要知道孩子的生长规律,怎么跟孩子对话,比如肯定他们心中的感受,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焦虑,告诉他们如何恰当地表达愤怒的情绪,而不是陷入无谓的争吵。

早期教育亲子阅读更重要

我觉得,所有的早期教育,更重要的就是亲子阅读,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就像孩子作文写得好,说明有逻辑推理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一样,阅读起到的也是这个作用。如果孩子们看过足够多的书,就可以看到世界之大,接触到不同的人生,感受到艺术的美,情商、智商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很有意思的是,以前是我帮他们挑书,后来变成了他们自己挑书,到现在他们俩开始指导我读书。他们会给我推荐更近比较好的书。我儿子比较喜欢历史、地理、哲学方面的书,女儿爱看小说,她更近看了很多网络上比较有名的小说。一开始我是很排斥这些网络小说的,而且我女儿才10岁,有些内容她不应该接触。但后来我觉得自己也得跟上这个时代,跟上他们成长的步伐,而且有共同的阅读经验,就方便我们有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

我发现,他们推荐的很多书真的很好,他们的审美情趣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已经建立起来了。我是一个编剧,我不能脱离这个时代,而从这两个“零零后”的身上,我得到了很多启示,看见自己努力进步的样子。我觉得这就是阅读给家庭带来的变化,一种奇妙的通过量变产生的质变。这种过程非常美妙!

爱好多就会放下电子产品

每家的孩子都不一样。我的两个孩子在这方面的控制力还是比较强的。有时候他们放学回来了,想先玩会儿Ipad游戏,或者在微信上跟同学联系一下,我都不反对。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是自由的。但我不用去催他们,到了一定的时间,20分钟或半个小时,他们就会放下电子设备,自己读书或者是学习,弹弹琴、下下棋、唱唱歌,或者趁天没黑去打球、骑车这些户外运动。他们有其他的爱好,这些爱好比电子产品更能吸引他们。

至于我的教育理念,就是给孩子没有条件的接纳和爱,爱他们本身的样子,不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什么附加值,爱就是因为他们是他们。父母给予孩子的更单纯的爱应该就是这样的,然后还要给他们走向自由、走向独立的力量,帮助他们走向独立。把所有的智慧和努力都给了他们,其实是为了让他们离开我们以后能够走得更好。这就是小别离的原意,即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指向别离。

(作者系电视剧小别离总编剧)

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篇1

1、一个故事一堂课――孙云晓妙评真实家教50案

家庭杂志社 编孙云晓 点评定价:28.00元

50个真实的家教个案,几乎涵盖国内父母可能遇到的所有家教难题。这些个案按照不同的家教类型,编辑整合为八个群落:贫寒家庭,富裕家庭,出色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犯错孩子的培养,理财教育,情商培养,家教悲剧。每个群落都有典型故事,都有不同的解决之道。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称本书为“家教个案,堪称经典”,并逐篇给出嵌入式批注、点评和群落小结。

2、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

生活富裕是好事,但如果不能同时看到它给家庭教育带来的新危机,好事就容易演变成坏事。该书借助大量的真实个案、冷幽默的写作风格,透视四种国内父母经常犯的错误,阐释三样金钱永远买不来的东西和八种要不得的心态,提供九件富裕时代不可为、七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策略和五个不妨一试的做法……不愧是给予富裕时代家长的教育忠告。

3、老师和家长需要知道的100个幼儿园问题

周天枢严凤英 主编定价:20.00元

该书是国内本有关幼儿园的指导实用工具书,精选了100个涉及幼儿园的问题,涵盖幼儿的权利保护、幼儿园日常管理、幼儿园常见事故及应对等,篇篇“以案说法”――以典型案例为主线,对案例中的问题用大众化的语言加以阐释,还附上资深安康的分析、点评和建议,提供切实的指导与帮助,堪称可靠的顾问。

情爱不老

张良 著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版定价:28.00元

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篇2

关键词:刑法学案例教学 反思 模式

所谓刑法学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刑法学理论时,结合较为典型的案例剖析其中蕴含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该刑法学理论认识与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成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刑法学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认识规律,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理剖例,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刑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高等院校专注的刑法学教学都十分重视刑法学的案例教学。但是,在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和正在制约着刑法学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很有必要加以反思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刑法学案例教学在教学目标方面的反思和构建

在传统的刑法学案例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基本刑法学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整体素养的锤炼和培养。

首先,应通过刑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相对合理的素质结构,改变重专注素质轻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素质是指人必须具备的素养与品质,包括一般素质和专注素质。一个法学本科学生的基本素质出了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以外,至少还应包括政治素质和素养。政治素质是培养学生融入社会共同体并为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精神素质。在刑法学案例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认识社会、热爱社会、服务社会的教学内容,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职业者。主要有公民意识、参与理念、服务精神、道德自律等内容。在培养学生的素养方面,应在传授专注知识之外,让学生树立至上的观念,树立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义务观念、平等意识以及人文精神。

二、刑法学案例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的反思和构建

刑法学案例教学所采用的对话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只适合于部分学生,不适合于所有学生,常常是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辩论中出尽风头,而另外一些较内向、保守的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此外,如果老师对案例运用不当,或者学生课前不预习,毫无准备就匆匆来参加小组或全班案例讨论,只听不说,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课堂讨论分析模式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讲完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之后,选择一个或数个较为典型的案例集合到一起,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其目的在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使学生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适用来处理案件,甚至对我国存在的立法缺陷亦有所发现和了解。

(三)模拟法庭模式。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尤为重要。而我国高校教育普遍感觉到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太差,法科生也不例外。因而提高法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就是专门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因此应该着重培养法科学生实际运用及操作的能力。通过选取典型案例模拟法庭审判正是培养生实际运用操作能力的更好课堂。如果说观摩真实审判只是囿于观看、理解、认识,模拟法庭审判则是在观摩审判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理论综合地运用于实践,这是学生全面介入模拟协商活动,扮演各种协商角色,体现学生学习掌握各种知识理论的综合“演习”。尤其对于刑法学来讲更是如此,通过控辩双方和法庭三方的模拟演练,使学生在组织过程中增长才干,在“控辩”双方的激烈交锋中磨砺素养,在参与“庭审”过程中体悟的真谛。

(四)媒体教学模式。这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进行案例教学的方法。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优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如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和经济与法栏目等,可以选取典型或疑难案例先录像后播放,设计相关问题供学生现场讨论。

然而,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是万能的。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难免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现代案例教学虽然有其优势,但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它们各有特色,不能强求一律。比如上述的模拟法庭模式,优点是形象生动,但是在组织过程中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刻意追求形式的逼真和完美,会丧失实质意义,甚至会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性法学教学应当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助,中西结合,取长补短。刑法学案例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其特点和规律。要充分考虑到开展案例教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案例的编写和选择,对学生调研以及课堂控制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挑战等,这些问题都要通过研究和实践加以解决。

三、刑法学案例教学在案例选择取向方面的反思和构建

刑法学案例是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而典型的案例是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既包括生活中发生的各类案件,也包括有权机关处理案件的实例,除试题而外不应当包括人为设置的“设例”。案例既有大小之分,也有单一与综合之别。因此,应当依据特定目的、原则和标准,精心选择案例。

但是,在刑法学案例选取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趣味曲折”而轻“典型时效”的倾向。从而使刑法学案例教学称为“举例教学”,其目的为了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但对于紧扣理论和法条并举一反三还有一定的差距。

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篇3

行政主持人:张润叶

学术主持人:彭娟莉

主要参加者:薛挺、彭娟莉、马平、、李宁、、拜萍丽、苏荣斌

二、课题研究设计论证

1、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

研究目的: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象,关注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结合国内教育的先进理念,积极吸纳国内外教育的先进思想与教育方法,结合学生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避免家庭教育误区,努力建设新农村学习型家庭,培养学生与家长互动学习习惯,显得极其重要。

研究意义:建设新农村学习型家庭,培养学生与家长互动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改变家长落后的、甚至错误的教育理念。为当前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指导和具体实用的教育解决方案,帮助学校更有效的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实现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

研究价值: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各个领域。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作业,自觉检查,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习惯。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和家长互动学习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创新之处:关注新农村家庭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只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的误区,从根本上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为学校、家庭、学生的共同发展搭建了有效的平台。随着建设新农村学习型家庭,培养学生与家长互动学习习惯的不断研究与完善,更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健全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

(1)家校通

为了理论联系实际,课题组预设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电教资源等有效资源。

(2)家长委员会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预设利用家长委员会,开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先后开设“课改与家长同行”“让我们一起伴孩子前行”“让好习惯伴我们一生”“今天培养一个好孩子,明天送你一个好家长”等面向全体家长的普及课;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好习惯,好方法”“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等专题课;根据孩子个体差异和不同情况,开设“做更好的家长,培养更优的孩子”“把握关键,化解症结”等分交流课。在这些活动中,有专家、名师讲座,有校长、教师的服务引领,有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广大家长增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认识,掌握学习型家庭的理论知识。使他们懂得生命因学习而精彩;投资教育就是购买幸福,激发很多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的欲望。

(3)榜样推介、 交流引领

家长委员会推选树立典型,学校组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进行榜样推介,交流引领,展示学习的成果,以点带面,逐渐扩习型家庭规模。

(4)家长开放日,参与学校教学活动

在课题研究中,每学期我们预设每月个星期五为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到校任意观看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时随处观察学生行为、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等。课后,家长、教师学校领导共同评价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和家长从实际教学中感受到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5)家长寄语,学生寄语,参与课业

评价

学习型家庭,我们要求家长参与学生课业检查、评价等活动,写家长寄语,使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激励监督下不断努力,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为了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适时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评优树模,普及推广,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我们拟进行为期一年四个阶段的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成立项目研究组织机构,进行不同年级的问题的前期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确立研究问题。(3)制订实施方案,设计问题行动计划。(4)构建学习型家庭目标体系。(5)确定不同年级的研究对象。(6)确立可行有效的实施方案。

(2)一个月后,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专家引领”“名家讲座”等活动,更新新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要求家长学以致用。(3)利用两个月,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跟踪典型性家庭各方面进展情况,深入家庭,进行了解、及时进行可行性引领、指导。

(4)本学期内,在校适时让学生通过看视频,听报告、参与实践活动等不同形式进行德育、诚信等专题教育。(5)利用月考 期中 期末考试,邀请家长学生互相寄语,将每阶段学习情况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对表现突出者进行表彰,奖励。(6)完善对研究计划的实施、评估、修订等工作,作好典型案例、过程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篇4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法庭;多媒体教学

意识是当今社会对于公民的基本要求,对于青年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因此,课堂就是青年学生获取知识,丰富常识,增强意识,提高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青年学生在方面缺乏基础,专注性强等特点,高校的教学方法就应当更加的丰富和贴近学生的实际。根据目前的教学实际,不外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案例式教学法

(一)案例式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案例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符合教学对象而又生动,并具有典型性的隐私判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及教师的辅导和讲授,掌握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的教学模式。

案例式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案例教学所选用的案例以真实的隐私判例为主;第二,案例教学的主要过程是以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和教师辅导作为主要手段。

(二)案例式教学的优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2 模拟法庭

(一)模拟法庭的含义和特点

模拟法庭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法庭案例中的当事人,利用所学知识和教学设备工具等条件,自主模仿法庭审判的教学过程。

(二)模拟法庭组织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模拟法庭的案例选择必须适合教学对象。模拟法庭的教学是以案例为主导的知识解构过程,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其中案例就是关键和基础。因此,案例必须选择典型性案例,可以选择已经审判结束的有典型影响的案例并要符合教学内容要求。

2、模拟法庭的时间安排要符合教学环境的要求。一方面,模拟法庭是综合知识的运用,需要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基本知识之后才能开展。另一方面,模拟法庭的准备过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势必会受到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

3、模拟法庭的开展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模拟法庭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良好指导,这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注能力素质决定着模拟法庭开展的是否顺利,因此,教师要提前做好模拟法庭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在模拟法庭中的指导作用。

3 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也逐渐进入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教学的新手段、新方法。教育同样要融入计算机技术的来辅助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1、多媒体技术推动教学效率的极大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够突出,教师讲案例,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语言叙述来想象案例。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使得教师能够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充分而生动的表现出来,使得枯燥的知识内容形象化,为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2、多媒体技术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各种声音、图像、文字组合成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案例和知识内容生动、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接受。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授课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有情感的交流过程。多媒体教学手段下,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多媒体课件或者投影屏幕上,缺少了对教师形体语言的关注,影响了双方情感的交流互动,减弱了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感染。因此,应当加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2、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和复杂的案例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但由于创设了既定的案例情景,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新性,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教学的策略和内容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新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吕青,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化研究[J],新疆师范学报,2005(3)。

3、刘根菊,协商法教学案例[M],北京:国内政法出版社,2000、

4、彭云业,模拟法庭教学法与人才素质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4)。

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篇5

一、社会需求对商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商法学课程教学现有模式的不足

(一)我国文化制度与英美法系国家差异很大

案例教学之所以能够在英美等国的法学高等教育中普遍应用,主要原因之一是英美等国是普通法国家,判例法占有重要地位,案例教学法对于学习和研究英美的基本原则和推理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判例不是审判的依据,法学教育仍应以系统的法学理论、解释成文规则及其运用等为主,完全的案例教学法并不适应我国的教育。

(二)我国的法学教育制度与英美法系国家有所不同

英美法系法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从事职业的法官、安康等,在他们的法学教育中掌握推理和如何遵循先例是两大要务。英国法学教育中“重实践、轻理论的文化传统仍保持着其潜在的影响”[3]。美国的法学教育则是研究生教育,法学院学生是从其他专注的本科毕业生申请者中录取的,他们在某一专注已经有相当造诣并具有一定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因此,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学既适合学生的特点也符合其教学的目标。我国法学专注本科生绝大多数来自高中毕业生,他们不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在没有构建一定知识体系的前提下,使用案例教学法是不切实际的。

(三)法学案例教学法本身也有不足

一方面,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但却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此教学法要求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刺激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锻炼其反应和思辨能力,参与人数有限。而我国法学院本科的班容量一般为50至100人,不可能让案例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大部分学生的身上。因此,案例教学法并不适应我国本科教学。

三、改进商法学课程教学的两点建议

(一)积极推广seminar教学法

(二)将课堂教学与模拟法庭教学相结合

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篇6

[关键词]心理营养 城乡结合部 家庭教育 中学生心理问题

城乡结合部介于城和乡村之间,土地利用方式混合、城与乡村人口混杂,性质既不同于典型城、又有异于典型农村。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特别是对那些典型的有心理缺陷的“问题学生”,根据萨提亚家庭治疗理念,从家庭入手,分析学生的成长经历,发现这些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其童年的心理营养缺失造成的。城乡结合部家庭具有其特殊性,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研究城乡结合部的家庭教育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改善城乡结合部中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乡结合部家庭教养方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所必需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一部分家庭由于经济状况不佳使家长被束缚在辛苦劳作、养家糊口的经济活动中,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早出晚归。有的家长晚上要10点多才能回家,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家庭教育所必需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

(二)学龄前将孩子交由他人抚养

一些家长把教育的义务片面理解成是让孩子衣食无虑、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就可以了。所以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生后不久,便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或一些亲戚长辈抚养,孩子的日常教养责任也转移给父母或亲戚长辈。

(三)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有些家长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把改变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应试教育使家长把分数看成几乎是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被责骂甚至挨打,教育孩子的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孩子与家长缺少正常的情感交流。

二、城乡结合部中学生心理问题实例分析

案例:小A,女,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师反映:该生经常违反学校制度,打骂同学,并与社会上不良青年经常来往。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旷课逃学、上网吧打游戏等,属于问题学生。家长反映:该生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学习还是品行都很优秀,到了初中突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开始不听家长管教,与父母顶撞,偷拿家长的钱,多次离家出走,当与家长冲突严重时,要跳自杀。

用萨提亚的理念来分析小A的心理问题及行为偏差根源,在小A不足8个月时,中断了母乳喂养,交由爷爷、奶奶抚养。0-3岁,由父母提供的心理营养(爱和安全感),在这个成长阶段内小A缺少母爱和父爱,安全感没有建立起来。4-5岁,主要由父亲提供的心理营养(认同、肯定、鼓励),在这个成长阶段内小A仍然缺少母爱和父爱,她会缺乏自信心。6-7岁,孩子要向榜样学习如何处理和解决问题。这时,小A尽管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有问题,母亲是指责,父亲是打骂。父母是孩子的模范,所以小A学会了用指责、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孩子往往屈于父母的压力,在行为上没有表现出偏差,但到了青春期,随着孩子的长大,心理上的问题引起的行为偏差就会突显。

三、解决方案及引起的思考

下面通过解析小A的辅导过程,探讨城乡结合部类似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小A的辅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舒缓学生情绪。因为小A在成长过程中,6岁前的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与父母一起生活后,她会继续寻求,但是父母不懂得如何补偿孩子未被满足的心理营养,与孩子也没有建立起情感连接,造成亲子关系紧张,长期以来在孩子心理积累了很多负性情绪。

所以我根据小A喜欢玩游戏的特点,采用沙盘游戏技术,在陪伴孩子玩沙游的过程中,逐渐帮助她把积压的负性情绪进行疏导和宣泄,稳定了小A的情绪。在此过程中并给予小A无条件的接纳,使她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爱。

(二)对其家庭进行指导,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步,与父母交流,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转变父母的教子观念,引导父母,不要只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上。

第二步,改善亲子关系。指导父母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并帮助她的父母学会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向孩子表达爱,例如对孩子说“我爱你”,与孩子拥抱等。还可以做家庭亲子沙盘游戏,来改善亲子关系。(逐渐补偿0-3岁缺失的心理营养)

第四步:指导父母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模式,以温暖、理解、民主的家教方式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解决问题的典范。

通过对小A的心理辅导以及对其父母进行家庭教育辅导,小A有了奇迹般的变化:与父母关系明显改善,学习努力,尊敬老师,再也没有打骂同学及其他一些不良行为的现象发生。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了解到,在七岁之前给足心理营养,对形成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工作上有以下几点思考,以促进城乡结合部家长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与家庭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班等心理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能够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积极开展家长委员会及家长学校活动,例如,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成立由心理老师带领的家长互助成长小组等,在活动中向家长渗透心理学知识和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

(二)利用社区、妇联、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开展家庭教育宣讲进社区活动,在社区中传播新家庭教育理念,以促进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篇7

一、提高全员对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举全校之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

二、建立长效机制,使生安全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四、结合发生在校园及学生周边的典型案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生动直观的安全教育

1、课堂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典型案例教育学生:作为受害人,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作为责任人,则要赔偿受害人的一切损失,承担受害人的各种费用,同时受到国家的制裁。典型案例对当事人的教训是惨痛的,对其他人的教育也是深刻的。

2、实践教育。

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组织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针对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演讲比赛。聘请校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经常与消防部门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灭火逃生实战演练。开设模拟法庭,旁听法庭庭审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3、平时教育。

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之外,还要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平时教育,注重安全教育的经常性和连续性。生安全知识匮乏、防范意识差是导致各类事故及案件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及时抓住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和安全事故进行教育,不断提高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针对学生的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

4、宣传教育。

为了使安全教育成为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还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宣传媒介,如: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报、校刊、宣传栏、布告板等,将其与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和平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的舆论氛围,使生的安全教育得到广泛而充分的重视。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作为高校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并贯穿于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始终。要紧紧依靠学校党政领导、学生管理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学生工作者、学生社团组织以及每一位在校生的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才能把生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生的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更终实现高校的长治久安。

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篇8

“爱心进万家·感动你我他”家访活动方案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构建教育与社会、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和谐共进的良好教育局面,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氛围,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家访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爱心进万家感动你我他”为主题,围绕加强师德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家校联系、落实全员育人的工作要求,切实提高家访效果,不断提升服务学生成长的意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活动主题

爱心进万家·感动你我他

三、活动目的

通过家访活动,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通过家访活动,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增强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行为和育人意识、责任意识,赢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创造科学和谐的育人环境,共促我校教育和谐发展;通过家访活动,巩固完善家校互动联动、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机制,丰富教育策略,锻炼教师能力,提高教育实效性;通过家访活动,让“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家长走进学校”

和“家校信息化沟通”成为新时期密切家校联系的更有效方式。

四、活动形式

1、教师上门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面对面交流

2、召开家长座谈会或约见学生家长

3、电话、短信、家校联系卡或者书信家访

4、网络家访(网上家校平台)

5、成立家长委员会

五、活动内容

每位班每学期必须完成全班学生的入户家访工作。其余教师需要完成班级50%学生的入户家访工作,教师入户家访的主要任务是:

1、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想状况

、个性特点等,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方法。

2、了解家庭、社区育人环境,督促家长或监护人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提出意见和建议。

3、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向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宣传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4、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政策、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课改实验等内容,广泛听取社会、家长或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

5、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6、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7、加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六、活动要求

1、要突出“四个面对面”,即学生情况面对面沟通、教育政策面对面解答、育人策略面对面探讨、家长心声面对面倾听

2、要做到“五个必访”,即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必访、学习困难学生家庭必访、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必访、特殊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农民工家庭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必访和隔代抚养家庭必访。

3、要做到“六个必进”,即教育政策进家庭、课改理念进家庭、教师关爱进家庭、学法指导进家庭、教子方法进家庭和全区教育形势进家庭,切实温暖学生心灵,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4、要做到“六个知道”。即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教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七、活动安排

每学期家访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建立家访长效机制,开展教师全员定期家访活动,进行工作部署。向每位教师传达上级有关家访活动的精神和动态要求,并制定出学校家访活动工作方案,家访前要聘请专家、“脑功能提升实验”教师开展好培训,做到“四个有”,即学校要有家访工作实施方案、有家访学生名单,教师要有家访活动计划、有家访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1、班要在四月底前完成入户家访,全体教师完成30%学生入户家访,要切实落实“四个面对面”、“五个必访”、“六个必进”、“六个知道”和“六个禁止”要求,实现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要真实掌握每名学生的成长背景、身心状况,了解学生家长的热切期盼;要把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带进学生家庭,让家长真切体会到广大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学生的热情;要结合正在开展的“脑功能提升实验”,将先进的育人理念传授给家长,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生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要对课堂改革、教育现代化等教育热点问题做好宣传工作,把家长对教师、班级和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带回学校,进一步提升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

2、要注意通过亲切自然、形式多样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激发家长培养孩子的信心和热情;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隐私,用真情温暖学生心灵。家访后及时填写

“爱心进万家感动你我他”大家访行动记录表,加大对典型个体的教育力度,形成典型个案家访工作案例,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3、要时刻关注家访学生的成长变化,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建立健全回访制度,巩固家访成果。学校或班级适时组织家访工作案例剖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转化策略,有计划地开展重点帮扶工作。

4、学校会针对广大家长的热切期盼和意见建议,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形成解决问题和整改问题的有效办法,实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整改。

形成家访工作报告。

2、落实工作考核。要在教师全员育人工作和师德考核中确定合理分值,对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3、进行交流表彰。学校定期组织好家访工作交流活动,对教师家访活动优秀案例进行评选表彰。

八、组织管理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爱心进万家感动你我他”活动是学校实现家校沟通、构建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把开展家访活动作为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强化教师服务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组织,统筹安排,要通过告家长书等形式告知家长家访活动的安排,确保家访率达到100%。

2、全员参与,建立机制。要高度重视家访工作,精心策划家访方案,统筹安排家访时间,明确职责,建立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为主、任课教师为辅、学校干部参与的家访制度。要以经常性、广泛性、针对性为目标,建立家访工作长效机制,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群体,探索富有成效的家访措施和方法,提高家访工作质量。

3、讲究方法,注重实效。要对教师家访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对教师特别是年轻班、新班和青年教师的访前培训。教师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注重宣传学校工作的亮点,树立良好教育形象,激发家长培养孩子的信心和热情,确保家访的实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家校联系簿或大家访行动记录表,教师要做好家访情况记录并及时反馈学校。学校要对家访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门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要充分运用校报校刊、校园网、广播、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家访活动情况,提高群众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力。对家访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要给予重点推介报道。

5、强化督查,确保落实。将家访作为教师评优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强化考核。要进一步加强家访质量监督和评议,通过发放家访情况反馈调查表、随机电话访问等形式了解家访的到位率、满意率。

附“爱心进万家感动你我他”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员:

附件

时间

工作内容

责任人

制定学校实施方案

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宣传动员

班完成入户家访,任课教师部分家访

各班

全体任课教师

开展多种方式大家访活动,并进行部分家庭回访

全体教师

每人撰写一份家访手记。

付百法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例子图片”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简易例子)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中更重要的影响要素之一,对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家长在亲子关系类型上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期待型、不安型、溺爱型和干涉型等方面。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应从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亲子沟通的水平、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1671-2684(2011)10-0004-03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人生更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更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不仅是一种血缘关系,更是一种心理联系,具有不可选择、不可替代、持久、稳定等特点。日本学者诧摩武俊说:“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其别是社会化)过程中,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亲子关系对子女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为家庭教育中更受重视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当前家庭教育研究中更受关注的课题之一。

一、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

1、 儿童早期的亲子关系状况是满足儿童心理需要的基本条件

2、 亲子关系的类型特征直接影响未成年子女的人格特征

3、 不良的亲子关系是导致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不良亲子关系的各种表现中,更常见的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的不当。如家长的过分严厉、要求过高,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歧视、忽略、冷漠,要求不一致,缺乏理解与沟通,经常贬低、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除了会带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以外,还可能因基本的心理需要无法满足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问题,如烦恼、焦躁、恐惧、压抑等消极情绪及逆反、对立、退缩、攻击、出走等行为问题。日本东安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冈本淳子等人对初中、高中学生中发生的逃学、家庭暴力和其他不良行为的调查发现,在调查的84名学生中,有82名学生的不良行为都和紧张的亲子关系、不良的家教有关。有关研究表明,在青春期上述问题的产生常会呈现出一个高峰期,不仅对青少年儿童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父母本身,也会成为心理困惑和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4、 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成为导致子女心理障碍的根源

除了上述几方面影响外,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还表明,亲子关系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情绪、性格等会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因素都是对学习过程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格特征,因而亲子关系也是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我国儿童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封建文化传统的影响,同西方国家相比,国内家长在亲子关系上显然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而在现实中,这种相对亲密的亲子关系更像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子女接受父母正向教育的催化剂,也可以使子女很容易受到父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成为开展亲子关系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此,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天津教科院孟育群教授的研究更为完整。孟育群于2004年使用亲子关系量表对482名初中生的亲子关系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如下[5]:

根据上面的测量结果,可对孩子评定亲子关系的百分位等级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其中更低等级(百分位20以下)占总人数百分比的分析对我们客观评价家庭教育的现状很有启发。详见下图: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对亲子关系评定的总体情况如下:

(1)在学生评定父母方面,期待型(D)和不安型(F)两类问题更为严重。对百分位在20以下的人数百分比统计中,父亲期待型(D)和不安型(F)的比例分别是67.6%和70.5%;母亲期待型(D)和不安型(F)的比例分别是79.9%和89.2%。即图1中曲线显示的两个高峰。

期待型的主要问题是,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忽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性向,总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去做,甚至以命令、强迫的方式监督他们。这样的期待和管束往往使孩子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安型的主要问题是,父母对孩子过分担心、过度保护,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学业和交友等事无巨细,都给予过分的照顾和帮助。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上,其他的事情家长都可以代劳。受父母过分保护的孩子,亲身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很少,有的表现出依赖性,有的则表现出反抗性。

(2)父亲溺爱型(G)、母亲干涉型(E)和母亲溺爱型(G)等方面,也存在明显问题。其中百分位在20 以下的比例分别是52.7%、65.8%和66.2%。溺爱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只要是学习成绩好就任何要求都无条件地予以满足。干涉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期待型大致相同,为了能使孩子更好(学习、身体等),而过分细心地照顾孩子,尽量给孩子帮助和嘱咐。若孩子不听从就唠唠叨叨,严加管束,甚至强迫。

上述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青少年儿童亲子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同时也意味着,对广大家长进行改善亲子关系的教育与指导十分必要。

三、帮助中小学生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改善不良亲子关系

1、 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建设良好亲子关系的必要前提

一些学者认为,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期望和教育方式,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与家庭气氛,影响亲子关系,更终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长期的效应。

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人才观上片面认为高学历、高收入的才是人才。由此产生片面追求考分、学历期望明显偏高的倾向。亲子观上不少人仍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和物,亲子一体感相当强烈,由此产生专制集权式的教育方式,严重忽视孩子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儿童发展观上忽视儿童主体地位的片面主导观,导致许多家长期望过高,越俎代庖,根本不考虑孩子的需要和特点,人为制造过大压力等。这些已严重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设,因此,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是当前更为紧迫的现实任务。

2、 提高亲子沟通的水平,是改善亲子关系的重要条件

3、 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建设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导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中多半是同家长的情绪不稳定或心态不平和有关。天津师大贾晓波等人曾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对天津100对普通中学初高中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测验分析,发现母亲的心理健康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相关显著[6]。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发现和改变原有观念中的不合理成分,调整错误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过高的期望值,保持平和的心态;其次要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更后要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克服暴躁、冷漠、猜疑、唠叨等不良个性和行为习惯。

4、 建立并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注释及参考文献:

[5] 孟育群主编。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11、

[6] 孟育群等。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62、

[7] 孟育群等。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38、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心得(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观后感)

亲子关系作为人生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了解亲子关系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亲子关系的特点。1亲子关系的不可替代性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替代的,即其他关系,如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夫妻关系等,都是不可替代的。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选择朋友和老师,但不能自由选择父母。这是一种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人出生之前就已经建立,一旦建立就无法改变。任何一方都不能选择这种关系,任何一方父母都不能选择自己孩子的特点,包括心理特点。不管你是否同意,你都必须接受这种现实的关系。亲子关系的持久性更为突出,是其他人际关系无法比拟的。只要双方存在关系,即使是夫妻关系也远不如亲子关系持久。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就开始了,并将伴随他一生。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长期的、渗透的。一个孩子一生中可以有很多老师,但他的父亲和母亲是终身的,无法替代。另外,家庭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不管父母是否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这种教育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父母的养育功能是全面的孩子成长。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都属于父母的职责范围,都在父母的责任范围之内。

婴儿期的亲子关系是直接的,是父母给予的照顾。他们依赖父母,尤其是他们的母亲。他们非常渴望母亲的赞美和关心,他们害怕被母亲拒绝。在小学阶段(童年),由于空间的扩大,适应社会环境和学校的问题应运而生,认可的对象从家长扩大到老师和同学。孩子的亲子关系不再仅仅是父母一个方向的强化,而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约束或接纳。然而,这一时期重要依恋关系的特征仍然非常稳定。在中学和的青年时期,他们从儿童走向成年,心理上逐渐发展出家庭,与朋友和同伴建立和谐的关系,寻找自己认为有意义的职业,渴望摆脱他人的束缚,有时与父母发生矛盾。如果处理得好,孩子能理解父母的痛苦和想法,对父母的感情也能恢复到童年时的那种强烈。因此,根据每个阶段亲子关系的特点,父母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处理好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亲子关系虽然具有上述特征,但在各种环境下会形成各种类型的亲子关系,包括以下类型:1)养育型。在这种亲子关系中,父母的主要功能是养育孩子,而其他功能明显不足。形成这种亲子关系的主要原因:父母之所以只能抚养孩子,完全是环境使然。有些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也就是主要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没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孩子。他们认为抚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而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任务,所以他们没有教育孩子的义务。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关注孩子的饮食,只知道如何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素质,很少考虑教育孩子的方式,导致家庭与学校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大大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2)私有财产类型。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操纵,按照自己的意见和情绪对待孩子,比如随意批评指责孩子或者指挥命令孩子。他们的观点是:孩子是我的,孩子的一切都要听我的。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意见和情绪,孩子的任何反抗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愤怒行为,孩子只能服从父母。孩子失去了独立性和个性,成为被动服从的机器。

(3)反向式。在正常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处于主导地位,是这种关系的支配者,这决定了这种关系的走向。然而,反向的亲子关系依赖于孩子,孩子处于主导地位,父母处于从属地位,几乎所有的决定都依赖于孩子,因为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或明显的能力缺陷。但由于孩子社会阅历浅,思维不成熟,容易产生误判,必然会给家庭带来很多问题。这种情况的发生一般是父母从小就倾向于娇惯孩子,事事顺从,而这些现象在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出现。

(4)冲突类型。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明显的冲突。父母攻击孩子,孩子反击父母。这种攻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身体攻击:父母对孩子进行身体惩罚,而孩子对父亲进行攻击。母;言语攻击:父母用强烈的言词责骂子女,子女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父母;心理攻击:父母用冷落、讽刺以及心理折磨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则对父母表现出很明显的逆反行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来激怒父母,甚至通过犯罪等极端行为来报复父母等。

(5)泛爱型。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泛爱型的表现非常突出,具体的表现如下:①过度保护:对孩子作较多的限制,如不让孩子外出,不让孩子和他人交往,不让孩子独立地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结果使孩子形成胆小怕事、抑郁的个性。②完全赞赏:不论孩子做出什么行为,父母一味对孩子赞赏,很少对其做出是非评价。结果是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父母给予鼓励和赞赏,做出错误的行为也不能及时给予纠正或正面引导,因此使孩子无法形成是非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而且易于使子女形成蛮不讲理.甚至表现出强烈的攻击的特点。

(6)亚平等型。亲子关系本来就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亲子行为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行为。如果亲子之间表现出完全平等的关系,亲子就会表现出明显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关系也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子女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子女必然表现出对父母的一种依赖性,如果父母无法使他们依赖,那么他们就会有突出的不安全感,子女心理容易出现问题。但是亚平等型是一种较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良好关系,其特点是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孩子也有较充分的民主,凡是要做出与子女有关的决定,父母都征求子女的意见。对很多问题,子女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父母的某些做法提出反面意见。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基本平等,既有父母子女亲情,又有朋友之间的友谊。但是,在这种关系中父母起主导作用。在所有的亲子关系中,亚平等型是更健康的一种。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贾晓波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中更重要的影响要素之一,对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家长在亲子关系类型上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期待型、不安型、溺爱型和干涉型等方面。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应从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亲子沟通的水平、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入手。

手机知网-极简版-触屏版-搜索-客服2022App内打开

1、人主体信息和相关材料:权利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及营业执照(单位)、身份证(个人)等证明权利人主体资格的材料。若权利人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的,还应代理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及营业执照(单位)、身份证(个人)、授权代理证明等材料;

2、权利人申诉内容及要求:包括要求删除、断开链接的内容的准确名称及确切的网络;

3、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登记证书、商标证、专利证书、作品首次公开发表或发行日期证明材料、创作手稿、经权威机构签发的作品创作时间戳、作品备案证书等能有效证明权利人拥有相关权利的权属证明;以及对侵权行为的具体列明。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简易例子)”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友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